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李家
[导读]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也是不断丰富学生精神的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也是不断丰富学生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光要讲解课本知识,也要渗透德育教学,熏陶学生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良好品格,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育,要明确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我们从语文课本知识里发现有很多德育内容。但是,语文课本不是思想政治课本,教师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为教学中心。语文知识有弘扬精神的观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有不同的思想内容,教师要仔细研究和运用。教师要考虑到教学任务、课本知识,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品德素养,有效地发挥自身品德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道德心理教育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有更多的成长。关于社会行为的选择,尤其关于道德行为的思考和决策,更是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中德育作为重要组成,是伴随着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伴随着基本技能的操练逐渐渗透开展的。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要避免说教,要带有启发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道理,逐渐做到对健康道德理念的思想认同和行动上的遵从。所以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工作,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立足语文课堂,开辟多种渗透途径
        1.1利用课前导语导入
        课前导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常具有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作用。良好的课前导语,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此环节中渗透德育,可以达到艺术感染与思想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在教学《台阶》一课内容时,我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到了一位关心与爱护儿子的伟大父亲形象,那么,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你们父亲的点滴琐事吗?”课堂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学生纷纷列举了自己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这一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父亲的关注,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学会感恩,懂得承担,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
        1.2结合人物形象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中刻画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具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值得学生学习。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典型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生活贫富的变化、地位高低的变化、个人荣辱的变化、人情冷暖的变化及悲喜交加的变化,利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范进的丑恶嘴脸,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这对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故事情感实现德育渗透
        文学作品中倾注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的加入会使文本内容及人物特性得到升华。所以,教师可借助于故事的情感,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的应用技巧,还要让学生学会感悟和把控课文中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方面的审美能力。学生应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辨别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及情感之美,促使自己从情感体验中感悟深刻的内涵。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分析并体悟其中的情感内涵及情感中蕴含的正确观念。而当学生以情感为导向深入阅读时,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文本中包含的正确思想观念,达到以情感渗透德育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文本,就十分适用于语文德育渗透。

作者以父亲跨过栏杆买橘子这一举动为切入点,寥寥几笔,一个不善言辞但拥有拳拳爱子之心的老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度的煽情,但是字里行间却将父子情深展露无遗,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这样的感情所感染。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探寻这种父子亲情的生活化和个性化表现,让学生去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观念及行为都较为叛逆,许多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并不融洽,在课文《背影》的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依托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神经,让他们回想起自己与亲人的生活点滴,强化其亲情观念,从而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加强课外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要从课堂中走出课外,增强学生的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德育教育课堂,其德育教育要好过课堂中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应到课堂教学里,完整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爱动、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结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感受生活,无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例如,教师在教学《纪念白求恩》内容时,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让学生从文章感受到甘心奉献、造福人民的崇高品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写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根据社会中无私奉献的人们,写出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观察生活情况,关注别人的道德素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体验情感,增强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意志,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情况,推荐德育有关的书籍,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自觉性[4]。
        4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所以教师要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在日常授课中适当地渗透道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以教材的某一个故事或者一句话作为引子向学生提出问题,看似是在考查学生能否理解文章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引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思考。如《示儿》,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这首古诗,同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从诗人的诗句中深刻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在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让学生内心受到感染。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采取一些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内在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理解良好的道德之所以被我们所推崇背后的原因何在。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我们遵守良好的道德守则,维护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责任。教师要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社会主义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德文,杨丽超.谈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德育效应[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1).
        [2]张平禄.浅议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8(29).
        [3]石洪岩.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
        [4]卢耀东.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