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渗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文家强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理念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不断渗透,教师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了更为集中的关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理念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不断渗透,教师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了更为集中的关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的能力相结合,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于多种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集中的关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渗透教学
        新时期教育改革当中对高中数学规划了教学方向,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为主提出了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以及数学抽象、主观想象和数学运算。教师在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基础上,对数学课程内容与目标进行强化与完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对此,笔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通过“等差数列”教学的案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的对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关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不能剥夺学生的进行自由思考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由的思考与探讨。例如,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理论知识进行思考、理解,便于在课堂上去掌握和灵活应用。在做题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自己的思路和他人交流,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模型构建能力以及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训练
        二、设计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学习目标与任务的设定,不仅需要结合教材来进行,同时还需要观察學生的主体动态,在满足学生需求与教育标准平衡的基础上,来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以此作为前提进行实践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方法对高中数学“等差数列”一课进行教学,通过将学生们引入情境当中,来强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一课时,我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几组等差数列的例题如第一组:2、4、6、8;第二组:1、4、1、4、1;第三组:9、7、5、3、1.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组数列中的规律并总结。其中有的学生说道:“每一组数列中,两个数之间的差都是相等的。比如第一组数列中2和4相差2,4和6相差2,6和8相差2。”“很好,也就是说在一个数列当中,从第二项开始,如果每项都与前一项相差同样的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它们所差的这个常数就是等差数列的公差,而这个公差一般都会用常数d来表示。”对此我为学生们阐述等差数列的定义。接着我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及特征的了解,我用多媒体展示几组数列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等差数列和公差,并用公式进行表示如:a2-a1=d。其次还引导学生了解公差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0。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达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问题探究,强化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前提,依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数学问题的导入与探究,不仅能够凸显数学的运算性特征,同时还能够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强化自身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这样的前提,教师更应当在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注重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为学生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解析,从而调整思路,找出解题的方法,从根本上强化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特征之后,我为学生设计等差数列的例题:(1)已知数列x、-15、y、z、45为等差数列,求x+y+z的值;(2)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其中首项为2,末项为64,求这个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等,通过设计这些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运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问题解答,来强化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其中有的学生说道:“在第(1)小题当中,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用已知的第五项减去已知的第二项等于三倍的公差即45-(-15)=3d从而求出公差d=20,然后依次类推利用公差求出未知三项,x=-35,y=5,z=25。”然后有的学生针对第(2)小题说道:“因为已知项为首项和末项,公差为4,所以设定数列为n项,列出公式:62=2+4(n-1),最后求出n=16。”由此可见,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使其通过例题已知项列出公式,最后通过运算求出答案。
        四、深化合作探究,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需要在教学中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与价值,以此体现新时期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与观念。对此,我们就可以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根本情况,深化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探究,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形成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模式,以此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等差数列求解的方法之后,我为学生们设计了等差数列例题,并为学生分配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求等差数列中未知项的解。其中我所设计的例题为:7,13,19,25,31为等差数列,那么181,421,541和2005分别是第几项?对于此问题,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解答。其中学生们都会首先从计算公差d入手,得出d=6之后再列出公式求解。如在解答2005是等差数列第几项的时候,设定2005是第n项,学生会列公式:2005=7+(n-1)×6,从而得出n=334。由此可见,学生通过等差数列的特征,从公差入手从而求出等差数列未知项的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还拓展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让学生掌握数学文化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对此,新课标也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基于此,笔者也以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学为例,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并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   邱光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年
2.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   刘超正 《高考》 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