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点,角色游戏也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游戏。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游戏化课程应运而生。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我以幼儿园小班为例,通过角色体验,从一日生活中的环境、活动、指导和评价四个方面贯彻游戏化教学思想,让游戏顺应孩子的天性,让游戏精神渗透于幼儿园课程。
关键词:角色游戏 模仿 幼儿 策略 课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代替其他途径,也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角色游戏,而是要挖掘角色游戏内涵,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同时又能把游戏理念、游戏精神贯穿于课程的各个活动之中,将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让游戏释放孩子天性。
一、将角色游戏作为隐性教育资源,渗透于幼儿园课程
(一)挖掘角色游戏元素,拓展角色游戏资源
一开始我们班只有一个“娃娃家”的角色游戏,现在的小医院是从娃娃家发展出来的,但开医院的想法却是孩子们自己提议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阶段班上生病的孩子特别多,幼儿在娃娃家中也经常给孩子打针吃药。我问:“你的宝宝生病了吗?”羽羽说:“她发烧了,需要赶紧挂盐水。”“那你们去哪里看病?谁给他打针呢?”“医生医生,快来打针。”羽羽赶紧叫唤起来。“羽羽说可以找医生,可是我们班没有医生怎么办?”我故作疑惑地讲。“那我们开个医院不就好了嘛。”凯凯立马讲。“好想法!”我对凯凯表示赞同。我知道我们班的昊昊爷爷是医生,收集来了一些医护用品,昊昊自己有一套医生玩具也带来了幼儿园。“医院”开业了,小朋友一个个喊着要做医生,我们的小医院就这样诞生了。
(二)创设角色游戏环境,加强角色游戏体验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的户外情境游戏中,孩子们最喜欢玩“野战营”。根据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在开展游戏之前,我们为孩子准备好军人的迷彩服、迷彩帽、仿真手枪、自制炸弹,吸引幼儿参与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播放斗志昂扬的游戏音乐烘托游戏气氛,教师并适时地参与其中,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挥引导作用。比如对方进行攻击时教师用言语鼓舞幼儿对抗,丢炸弹开枪时为其配音,被敌人打中扮演牺牲者等,这些枪炮声给孩子带来了游戏的刺激,并随之投入模仿。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发展了自己的上肢力量和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更在游戏中获得了“胜利”、“勇敢”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小班幼儿的扮演英雄的游戏心理。
二、将角色游戏作为重要教育手段,整合于幼儿园课程
(一)生活活动游戏化
我现在带的是小班,小班孩子都缺少自主性。就说喝水环节,很多孩子就是不爱喝水或者忘记喝,而且总是会有孩子来告状插队。针对这个问题,我监督过也教育过,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效果不持久。后来在翻看《成长在路上》一书,反思到为什么不考虑用游戏的方式呢?这样孩子们既能明白这个要求,又能开开心心地执行。
于是我将喝水墙面进行改造,并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孩子们具有竞争意识:“小轮船,呜呜呜,加满油快快游,咕嘟咕嘟全加满,比比谁能游得快!”每个孩子的头像都贴在了轮船上,把自己当成一艘艘小轮船,都希望自己游得最快,所以都喜欢来“加油”。
在地面上我也贴上了一串小脚印,一人一双小脚印,倒完一个往前走一个,后面没有小脚印的说明队伍太长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去洗手或者解小便,几个小脚印,不但使喝水环节变得井然有序,还避免隐性浪费,达到了增强生活活动趣味性,提高生活活动愉悦性的目的。
(二)区域活动愉悦化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爱玩的区角游戏。但是娃娃家由于角色的限定,每次只有四五个孩子可以参加,所以时常会出现抢角色、抢娃娃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所以我尝试对娃娃家的创设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以“娃娃家”为区角游戏的中心点,散发到各区域的游戏内容。哪些才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呢?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尤其是喜欢模仿自己最熟悉的人,那我为什么不从孩子最熟悉的内容来改造“娃娃家”呢?我把孩子在家里做的事情迁移到区域活动中来。孩子喜欢模仿妈妈化妆,尤其是女孩子,就在“娃娃家”中开辟一个“妈妈化妆间”,让孩子在游戏中模仿妈妈的角色,自己是“妈妈”,“妈妈”可以涂口红、穿高跟鞋、自己设计项链戴,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把阅读区设计为“宝宝书房”,孩子可以在家一样去书房看自己喜欢的书。建构区设计为“爸爸办公室”,在这个区角游戏的就是“爸爸”,“爸爸”可以“打电脑”、“造房子”、“建小桥”,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建构能力。
在一个大的“娃娃家”背景下,整合了阅读、美工、建构、益智等多个不同目标的区角内容,既解决了孩子对娃娃家的需求,同时又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让孩子在模仿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三)自发游戏生活化
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他揭示了游戏是儿童的内部需要这一本质。老师在确保幼儿参与游戏、创造游戏外,更要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机会和条件。
在和幼儿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女孩子特别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在一次餐后阅读中,蒙蒙看完书了,然后她对身后的妮妮说:“我看完了,你们慢慢看哦。”妮妮一听,也连忙说看完了。“那我们来讲故事比赛吧。”蒙蒙提议道。“我是钱老师,你是石老师,你先讲,然后我们现在都是小朋友。”说完妮妮还把周围的几个小朋友都拉入了“老师”的游戏中。蒙蒙学着平日里老师的样子,面朝他们做好:“小手找到好朋友,奖励你们一个大拇指······”孩子们的“老师游戏”就是日常教师管理幼儿的行为再现,同时她们对“老师”这个角色充满好奇和向往。我们也会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今天在家里当小老师,让我们坐坐好,给我们上课呢!”小班幼儿的自发性角色游戏虽然只是简单的平行游戏或是合作游戏,但是她们能够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在模仿中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角色游戏是小班幼儿社会经验的体现,它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环境创设到一日活动的安排,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到教师的指导,改变固有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和孩子一起游戏,同孩子一起创造,展开积极有效的探索,提高角色游戏的效果,为推动整个幼儿园课程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M].江苏出版社,2002.
[2]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瞿玲玲.小游戏 大智慧——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问题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4]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37.
[5]胡晨雪.为小班幼儿创设有价值游戏化的教学情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6]吴玲玲.幼儿园中的角色游戏[J].幼儿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