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作者:韦飞平
[导读] 学困生,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摘 要:学困生,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引导学困生,实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想方设法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都可以收获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但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出现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他们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聚精会神听课,上课总会做出一些小动作,在学习上比较懒惰,也不能跟其他学生很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等,而这些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困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一)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天生的智力和后天的培养等各不相同。因此,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智力因素。学困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比不上其他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较而言会更迟钝一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通常会出现不能感悟与理解以及记不住等现象。但他们基本上都是那种认真学习的学生,只是因为学习能力比较差,就会出现已经记住的汉字、成语和课
文,很快就会忘记的现象。同时,学生自己也会觉察到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着差别,其心理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认为自己学不会,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放弃学习。
(二)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除了智力方面的因素外,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学困生主要是由学生个人的心理所造成的。他们与其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很大差别,有的甚至还要比其他的学生更加聪明。但是,他们会因为其学习动机、学习需求、价值观不同等,使得他们不愿意主动学习与思考。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做作业等,时间长了,也就成为学困生。归根到底,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旧知识还没有学会,新知识也不理解,恶性循环,这样就会使学生渐渐放弃学习。
二、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中隐含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要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尊重并关爱每一位学生,将学困生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使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鼓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学习,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使用各种网络资源。教师要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将学到的各种知识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教学。只要教师多多关注与鼓励这些学困生,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有效地帮助学困生提升语文学习的成绩。
(二)紧抓基础,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紧抓基础,因材施教。通常来说,导致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困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仔细地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分析并总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特性与共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三)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生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与鼓励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知识源于实践。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重视语文实践教学。语文教学有着综合性与开放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而实践性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利用实践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奖励机制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具体的奖励机制,为学生带来更多成功的体验。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都还不成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完善,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由于很多学困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懒惰,还有心理上的畏惧感等,又正是这种种消极的因素限制了学困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学困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制定各种鼓励与奖励的机制,想方设法去帮助学困生摆脱这些消极因素的束缚,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语文学习。比如,在进行课堂互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困生提供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困生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他们完成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鼓励的语言。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是被大家所关注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更多地去体会学习为自己所带来的乐趣,进而更好地参与到之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状况,同时也要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关心,进而积极地
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帮助每一位学困生成功转化成一名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好家长,2018(99).
[2] 王晶晶.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科普童话,2018(46).
[3] 韩变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学周刊,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