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无线网络覆盖率不断拓展,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校图书馆图情信息及网络共享急速膨胀。筛选收集有用信息及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难度加大,学科馆员与图情信息教授设置被高校图书馆重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以通过全力开展个性化服务,构建学科服务大数据云平台等实现学科服务的创新,为学科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民办高校;学科馆员服务新模式
引言
学科馆员制度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给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要求以及工作方式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学科馆员必须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协调全馆和各方面的力量,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能力,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环境。
1学科馆员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要求各学科馆员主动为对口院、系、研究所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制度。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馆员服务是信息新环境下图书馆转型的重要体现,是用户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学科馆员服务是图书馆摆脱危机,重塑形象的突破口,是信息新环境下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出路;学科馆员服务是图书馆价值、地位和作用的真正体现,是图书馆提升能力与贡献的唯一选择。国内高校图书馆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制定的学科馆员职责不尽相同,但其核心职责综合起来主要是学科联络;建设、优化馆藏学科资源;宣传、推介馆藏学科资源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等几个方面。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通过学科馆员的设立,使人们感受到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学科馆员应更多地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在大数据时代筛选海量信息,高效、精准地的提供更多实用性的学术动态。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的联动机制建立需要提高学科馆员的素质。想做到精准服务,必须对学科馆员进行公关素质培养和专业知识强化,以适应当前高校教学科研迅猛发展的需要。学科馆员能够满怀自信地积极主动深入对口院系了解教师的信息需求,了解对口院系文献信息的需求,主动与对口院系图情教授加强交流。
2.1开展个性化增值服务
以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由学科馆员筛选馆藏资源信息,传统服务方式明显的弊端是对待需要学科服务的全部用户,而大数据背景下学科服务更注重用户的个性化实际需求。民办高校的各个院系,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求不尽相同,学科馆员可利用大数据平台查看用户浏览记录,掌握师生尤其是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或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细致化的服务。能更好地设计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当前山东协和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聘请了29名科研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作为图情教授,与图书馆学科馆员形成对接。学科馆员及时了解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把握学校设置的特色专业,建立了不同的学科服务群,获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目前,高校图书馆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图书馆,主要的阅读方式是传统封闭式阅读,图书馆的各个模块各自独立,图书信息资源使用需求较为分散。而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是转变学科服务理念的重要辅助,利用大数据实现开放式的学科服务,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满足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资源建设的需求。要利用大数据实现开放式服务,必须从学科馆员的主动服务性等各方面全面提高图书学科服务质量。要将图书馆各领域的数据资源、纸质书籍资源分门别类进一步进行有效地归纳整合。要将对外开放的学科课程资源及时上传到图书馆网站,方便校内外用户下载。
要整合各高校学科信息资源,主动融入高校学科资源共享系统。学科馆员不仅应做好信息发布和信息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各类资源数据库的把控能力,在为图情教授提供精准的信息资源服务时做到及时、有效。
2.2构建学科服务大数据云平台
学科服务云平台是学科服务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或教师科研团队)与学科资源之间的媒介就是学科服务云平台。高校图书馆应按学科用户的需求,利用各类创新技术完善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使图书馆用户有学科需求时可以在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上获取相关高质量的资源。民办高校在构建学科服务大数据平台中需注意避免追求功能全面化,应基于学科服务用户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地做好平台设计。学科服务平台包含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任务,为教学研究提供一条龙的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平台需提升人机交互的友好性,划清层次,提高灵活性与开放性。大数据云平台主要分为大数据管理层、学科知识服务层、学科知识资源层。大数据管理层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所需的软硬件设置;学科知识服务层按高校学科设置情况,设计不同的界面指引;学科知识资源层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第三层,将不同专业学科服务软硬件连接,绝大多数资源来自科研机构与高校自建数据库,需要学科馆员将最终挖掘分析结果传递到云平台中。管理层涵盖不同信息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学科知识资源等进行统计。这三层是构建大数据云平台不可或缺的基础。利用该平台,为学院建设、学科建设提供较强的信息服务支撑,发挥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作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手段是学科服务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学科馆员,应加强培训,努力克服专业背景弱、服务能力弱的短板,积极研究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应对繁杂的资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科研精准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图书馆改革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层次的良好机遇,选拔培养高水平的具备较强的对大数据整合分析能力的专业学科馆员,满足用户的全方位需求是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学科服务的目标,加强全面建设,满足学科服务用户的需求,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学科馆员制度发展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学科馆员整体素质不高、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从而促进学科馆员制度的稳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卫红.高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障碍及应对措施[J].图书馆建设,2019(8):65-69.
[2]李艳.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探讨[J].管理探索,2018(3):29-30.
[3]陈新艳.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8(1):117-119.
[4]苏银.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发展模式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9(2):58-60.
[5]唐章林.学科馆员制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9(5):7-12.
[6]郝慧.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现状之比较[J].现代情报,2018(4):155-158.
[7]宋海沂.学科馆员制度研究热的冷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1(9):6-8.
[8]魏辅轶.“学科馆员”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