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水务局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在实际社会中,工程建设取得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发展条件与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界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因此我们也需要做出新的认识和界定,充分意识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任务需要依靠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在当前背景下工程已然不能割裂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日后还需进一步依靠技术打造极具规范性的信息系统,为日后发展进步创造条件。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研究;问题
引言
近年来部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民生思路和高效率理念逐渐在水利建设领域得到了重新认识,信息系统加智慧水利模式正是这种转变的集中体现,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系统水利工程”建设模式,给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1构建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阐述
1.1共享资源的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多方参与其中,各方会根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应工作,如此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日益增多。然而由于各方并不能够完全了解工程概况,所传播的有用信息也有限,无法进行后续工作。资源共享困难是工程建设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适时整合资源完成资源优化配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就工程而言,只有加快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够脱离现有困境,信息管理系统一经建立,各方人员出于工作需要自发调动信息,不再浪费时间与精力与其他方取得联系,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能够显著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1.2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随着建设过程的持续进行,跟进工程信息分析越来越重要,工作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实时汇总分析各种情况,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导致思维活动下降,信息分析错误时有发生。另外工程最终决策需要再统计数据分析后完成,计算量过大信息整理与分析时间延长,这样以来难以保证管理决策的时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势必要去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系统可以借助网络虚幻形式自行生成报表,将分析后的信息第一时间上传到管网中,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投入。工程管理人员掌握实际信息做出及时反应,下达决策任务,为科学有效处理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信息管理系统更具智能化与电子化,可以实时跟踪工作流程,以便及时进行比较分析和动态调整。
2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分析
2.1现阶段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简述
将信息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应用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最终共同推动社会整体技术进步与生产力的变革,提升社会生产力与创造能力,最终形成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该种模式成为信息系统+模式。信息系统技术,通常的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红外感应和激光扫描等,并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连接到信息系统中,以实现智能的定位、识别、追踪和监控。安装在物品之上的传感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这些数据被收集起来成为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自2013年以来,云计算、传感技术、移动互联融合技术进一步发展了物联网技术,该技术已在传统工业和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信息系统技术对水利的影响
1)提升水文数据的服务能力我国幅员辽阔,水力资源丰富,雨量站、地下水监测站、水质站和报信站数量巨大,随着数据监测设备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播报频率逐年提升,加之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应用,水文数据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数据种类和数据体积逐年上升。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数据资源维护困难、成本较高、数据共享不足等突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社会进步、国家水利工程发展的支撑不足。
云计算等信息系统技术,能够为水文数据资源提供一个高效率处理大容量存储的环境,便捷地实现了存储与共享,更好地发挥数据价值,为水利建设和社会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2)有效提升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效率分布式水文模拟对于流域内水文情况的定时掌握和在线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流域单元的划分逐渐细致,模型运行时间大为增加,传统的经济无法满足运行计算量的要求,借助于云计算平台和信息系统技术,极大提升了运行效率,降低了模拟成本,更好地发挥了水资源评价、洪水预报和面源污染物模拟等方面的价值。
3)提升应对突发水文地质灾害的能力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水文地质灾害频发,水文地质灾害的预报难度和应对难度与日俱增。这属于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整合多部门的资源,并打通部门间信息交流的障碍,一方面通过协调水文环保人防等多部门的终端监控设备,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实时动画画面;另一方面可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快速地召开突发事件研究会;其三借助于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快速交流,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最后建立了洪水预报系统、专家库和重大危险源信息库等多种数据资源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突发水文事件导致的灾害影响。
2.3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应用模式
以某城市的信息系统加水利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该市建成了盐城市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集防汛指挥决策、视频会商、防汛掌上通于一体的满足水利现代化要求的智慧水利系统,进一步提高防汛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预报精度。
1)实现了省市县视频会商。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及3个市属水利工程管理处已全部实现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商,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都、亭湖等地已建成乡镇视频会商系统。
2)实现多手段信息采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信息采集手段包括自动测报系统采集水雨情、视频监控系统采集现场动态、智能手机采集现场险情等。目前,该市已建有水位测报站点231个、雨量测报站点141个、风情测报站点160个、工程视频监控655个。
3)建立市本级视频监控平台。对重要水闸、泵站、河道实现视频监控,并与省级平台对接,共享视频信息。该市融入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防汛防旱信息的管理效率,支撑了该市的防灾减灾工作。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问题探究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和用户需求的逐步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逐渐从单项目管理转变为多项目管理,而且工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前沿科技,要主动与各种信息技术相结合,来逐渐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要确保普通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方便快捷的操作,可以对工程进行及时有效地管控。
下面就介绍几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改变C/S为基础的开发机构,使用B/S结构的GIS应用,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简化客户端,操作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多种软件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对各种系统软件进行整合,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P3E/C软件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有效处理繁多数据,严格流程环节管理。
4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取胜的关键在于技术和人力,通过专业软件开发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在薄弱环节成功打开一个缺口才能够加快推动建设步伐。为了将建设理想变为现实应当注重研究思考,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另外要加大情况分析力度,一旦有新的技术与设备问世应当积极引入,从而有效保证水利工程研究开发管理有局部信息化转向全面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张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3):34-36
[2]王建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J].中国水利,2015(1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