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作者:汪建红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在逐渐走向成熟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在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然后针对初中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教育;策略
 
        前言: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初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基于此,班主任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对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轨迹上前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宠溺[1]。因此,他们的个性往往非常独特,在心理上也比较脆弱。在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很容易会形成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心理障碍。初中生面临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他们常常会感觉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压力,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第二,人际关系障碍。由于性格方面的问题,初中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自卑或者不合群的情况,他们对于人际关系不能进行妥善的处理。有的学生非常喜欢交朋友,又掌握不好交友的原则,常常会出现交友不慎的情况。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还会使他们的自身发展受到影响。第三,异性交往障碍。初中生进入到了青春期,可能会对异性交往产生兴趣,但是又常常将这种想法压抑在心里,导致其出现不健康的行为或者想法。第四,亲子关系障碍。初中生已经进入了叛逆期,他们会经常和自己的父母发生争吵。当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他们不愿意听从家长的管教,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初中生的自尊心是比较强的,在思维上又比较敏感,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常常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容易感情用事,与班主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将问题压抑在自己的心里,最终造成了自己的心理问题[2]。所以,班主任要对以往的教学理念做出更新,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而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既做学生的好老师,又做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而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认真的倾听,并且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表示支持和认同。班主任还要表现出同理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学生一起对现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班主任可以经常为学生组织班会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及时的引导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表达,班主任可以用网络或者写信等方式和学生沟通,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隐私得到保护,还能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初中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明确其中所包含的利害关系,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采用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法
        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的过程中,班主任所采取的方法应该具有合理性。首先,班主任可以采用兴趣法。初中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转移,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3]。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精神宣泄法。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没有及时的发泄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心里的情绪发泄出来,鼓励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会得到缓解,恢复到应有的理智状态,从而使班主任的疏导达到理想的效果。再次,班主任可以采用爱心教育法。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对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关爱,关注学生在情绪上的变化,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的感觉,愿意在班主任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疏导。最后,班主任可以采用激励评价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在心理上会感觉很沮丧,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在严重的情况下,学生还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因此,班主任应该经常肯定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发展。班主任要将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放在眼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要表扬学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前进动力。
三、采用正确的心理疏导策略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疏导或者个体疏导这两种方式。在进行集体疏导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学生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想法,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疏导。由于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立的,在集体疏导的过程中不能将每个学生都照顾到,这时,班主任就要采用个体疏导的方式。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疏导策略,从而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有基本的了解,采取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使初中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芹.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06.
[2]丁庆辉.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26.
[3]齐延飞,王金枝.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39+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