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角度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作者: 曹微微
[导读] 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运行与协作的基础和要件,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不仅成为一项基本原则,更是一种价值取向
        摘要: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运行与协作的基础和要件,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不仅成为一项基本原则,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在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的大潮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更需要基于人文角度的思考和探索。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优化思政教育方式,改进思政教育模式,构建思政教育人文环境,满足学生人文要求,注入人文教育带来的强劲动力,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关键词:人文角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前言: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大量存在呆板、枯燥、千篇一律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忽略思政教育意义的教学现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难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支撑之一,尤其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要求思政教育的创新不仅在于教育的方式和结构,也在于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从人文角度去关切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思政教育的长足发展,有利于思政教育引领作用的开展。
1.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现状概述
1.1学生思政需求的多样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呆滞性
        随着教育投资的加大和中央对高职高专院校重视程度的加深,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条件普遍提高。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和参与方式,由此产生了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和更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然而教育模式并没有跟上教育条件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用念课本、走形式、不更新的应付式教育,以致于政治教育脱离实践、脱离学生、脱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为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学生消极情绪益高,由此思政教育者更偏向于消极教育,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进步,形成恶性循环,呆滞性日益明显。
1.2学生人文需求的迫切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学生对精神状况的重视程度和对人文需求的关注程度显著增加。同时,互联网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价值观念,但也存在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的现象。在网络信息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方向和思维方式容易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引领性、先进性体现出迫切需求。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为通识课,辅以辅导员的教育关切,课堂形式主义严重,辅导员的教育方式笼统,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为学生所接受,难以发现学生的真正需求,不能实现引领思想政治方向和凝聚核心价值观念的目的。 
1.3学生人文需求的独特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性
        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同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偏度有差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度和切入点不同,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多变,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针对性的独特化需求,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人文关怀,真正从引领学生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教育,而非教育指标、党政任务。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大众性质的开放公开课,课程内容多为红色党政用语,针对性不强,丰富性不够,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对症分析。辅导员的政治作用较小,不能全面细致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难以发现学生的政教需求,面对面谈话的方式也不为学生所接受,收效甚微。
2.人文角度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创新
2.1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高职高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工作理念,这就要求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并结合这一理念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明确责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关键在于领导班子,这就要加强领导。其次要明确分工。学校院系都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并有专人全面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全体学生,服务学生。再次要狠抓落实。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应严密部署,加强监管,狠抓落实,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职高专学生有很多社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社团管理,把握好社团审批、社团活动内容审核等。要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的监管。再次把握网络阵地。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交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中充斥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学生。

因此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新媒体教育阵地,利用网络优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主题网站、网页、信箱、微信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积极的网络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媒体、新渠道作用。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课堂工具,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讲课方式,打破课本内容的禁锢,增加最新时事内容,积极利用各类新闻平台,适时引导学生对时事话题的讨论方向和主流价值观念。学生是热点话题的只要推崇人群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用图片、视频、案例、法制节目等作为辅助教育工具,以“图文并茂,紧跟热度”的形式实现思想政治的引领,贴近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求,帮助学生认清正确政治方向,用学生更有兴趣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借助学生对“话语权”的追求心理,举办思想政治辩论或研讨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在各类信息中自主分辨主流价值观,用实例讲解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参与感,增强学生辨别能力,在实践中解决学生对各类问题的迷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使用的实际作用,摒弃“假大空”的呆滞教育方式。
2.2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时解决学生的人文需求
        从课堂内容切入,将传统文化、时代观念、先进思想等当下社会的主要文化内容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盈思想政治教育的涉猎领域,不要局限于刻板统一、晦涩难懂的党政内容,而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大锅饭”的传统授教方式,细分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根据地的作用,结合不同类别学生思想发展和思政认识程度的实际情况,筛选合适的文化内容与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比如,从传统文化中选取优秀文化基因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新的解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时事热评中挑选主流价值观进行讨论,以举一反三的方式从多个相似实例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错误思想的根源,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防止学生受到错误思想影响,将明辨良莠的现实目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等方式,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角度多方向丰富思想政治课堂内容。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当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梦等重要思想影响深远,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这些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娱乐性的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如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征文、研讨活动;围绕集体主义精神开展“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以素质拓展为中心开展网页设计、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技能大赛活动;以学生才艺展示为中心开展“青春风采”“放飞梦想”等文艺演出活动和辩论赛、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知识性、实效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拓展眼界,丰富精神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传统的、僵化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向多元的、开放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方式转变,积极开拓学生网络思维,优化学生学习效果[2]。
2.3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实现不同学生的独特需求
    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为单向交流,学生与教师互动性不足,教师难以满足学生独特需求。而个性化教育、针对性解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真正以学生需求为重点,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力建设双向互动的教育体系,实现信息流动,帮助教师更精准的了解学生当下思想方向困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症下药,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双向互动有利于完整表达个人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减少时间成本,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需求实现程度,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表达、主动解决的积极性,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建成互动双向的良性循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当前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从表面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着手,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里精神和人文关怀考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摆脱思政教育呆板的固有印象。在强调人文精神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该积极从人文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融入和适当创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和人文厚度,真正从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祖品.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7.
[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冯霞.教育教学论坛.2019(13)
[4]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卞加红.才智.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