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作者:王莉莉
[导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多数院校均开设了《会计学》课程。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专业性很强的特点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多数院校均开设了《会计学》课程。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专业性很强的特点。会计专业术语多、会计思维较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能力较低等等,是课程开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此对该课程进行探索改革,提出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转变主体、多元化教学方式等手段,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学;抛锚式;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各专业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本文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探索的背景和意义
大多数高校均开设有《会计学》课程。该课程作为我院一门非
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采用相同的教材,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实行无差别教学。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多,却忽略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很难打破入门难,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局面。另外,教材章节设置按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等顺序展开,其后才有凭证和账簿等知识点。这与实际经济业务发生及相应账务处理在处理时间顺序上是有所违背的,即与实务相脱节,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点,也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欠缺。该课程由于涉及的知识量大,出于课时等限制因素,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虽由传统的“粉笔+黑板”过渡到运用PPT课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大量晦涩难懂的会计词与知识点
使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从而放弃思考,因此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能如预期活跃。学生缺乏实务处理经验,也没有实质上获得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三)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院校对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采用闭卷式。该方式容易受试卷涵盖面、难易度、质量高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被动的上课、背书背答案并参加考试,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何改进上述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本课程急需关注和研究的。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含义
        抛锚式教学是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布朗斯福特教授所领导的认知与技术小组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真实的事件或者真实的问题,将此比喻为“锚”,通过设置情境,将“锚”抛出,从而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会计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1]。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包括:(1)培养学生特有的会计思维方式,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会计学知识框架、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容;(2)对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解读有关财务报表。(3)使学生能熟练利用学到的会计知识为自己将来的专业工作所服务。该目标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
        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倡将学生作为主体,要求学生通过设置的情境去感受真实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来被动吸收相关知识。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才能使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探究,这有利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该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这在本质上来说是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设锚、抛锚、解锚、起锚等四个核心环节[2],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程序:
        1、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锚)。即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或者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会计思维去思考问题。
        2、抛锚教学。围绕抛出的锚进行教学,其目标是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会计基础出发,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与问题。
        3、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线索、利用教材或者网络资源去进行独立思考问题。
        4、协作学习。通过让学生相互沟通和讨论,对问题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最终达成一致。
        5、效果评价。通过多元的评价,使得考核更加有依据。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我院《会计学》课程为例,分析该模式在教学中的构建和具体应用。
1、设置情境。非会计专业学生其会计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
缺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对课程进行改革,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学生兴趣度高的会计情境,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会计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处理。比如,不少学生有志于创业,那么必须了解财务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公司。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公司销售商品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公司发生销售行为时,作为会计应当做如何处理,作为主管是否应当在相应的凭证上签字审核等。


    2、确定问题,围绕锚进行教学。根据已经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任务和问题。比如让学生思考:经济业务中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哪些,这些科目的性质属于哪一类,金额增减变动情况如何,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根据有借必有贷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等。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以及目标。
        3、学生自主学习。用引导替代直接告诉知识点或者答案。鼓励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或者已经具备的会计知识等,通过搜索资料来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经常搞混自己所在主体公司的问题,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方作为销售方、一方作为购买方。作为销售方,销售行为的发生,必然会想到有销售收入需要确认,那么这一部分属于主营业务收入。其次,销售收入的实现伴随着有税费的产生,由于是销售行为,因此对应的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该项销售行为而实际收到了相应的款项,则对应现金或者是银行存款的增加,如果款项暂时未收到,那么这是一笔应该收但还没有收到的款项,对应的科目则是应收账款。通过分析这些科目的性质,明确库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增加应属于资产的增加,因此计入借方,而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则分别属于损益类和负债类,它们的增加需计入贷方。因此,可以形成一借两贷的会计分录。最后,根据记账规则检查金额、方向是否出错。与此同时,在确认了收入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与销售相关的费用,应当从获得的收入当中得到补偿,那么除了确认销售收入之外,还需要做一步账务处理,即为结转销售成本。
        4、协作学习。当部分学习任务较多或问题较为复杂时,一个学生无法单独解决,因此需要同学间协作学习。可以根据“锚”的难易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以3-5人为宜,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求尽快能够解决问题。通过组内讨论,进行信息互补和资源共享,在组内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进行组间互动。如果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解障碍,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平台统一为学生提供帮助,搭建“脚手架”[3],从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另外,协作学习可以由组内学生分饰不同角色。如一人或一组饰销售方,则另一人或另一组饰购买方,那么一方有销售收入、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票据)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方有原材料的增加以及银行存款(或现金)的减少,若没有及时支付,则有应付账款(票据)这项负债的增加。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站在相反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解答问题,才能使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才能避免到学期末知识点只能靠死记硬背的局面。
        5、对效果进行评价。这一阶段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抛锚式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要转变教师角色,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通过这种转变,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平时+期末”相结合的方式,一般通过教师的一言堂式给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相结合得出学生最终成绩。此考核方式注重考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把握与调整。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减少随堂考试或者期末考试等比重,转为注重形成性评价。综合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及组内表现,实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使最终评价更加客观准确。最大程度的避免一考定成绩导致评分有失公允、同时也避免学生出现“搭便车”等情况的出现。如果学生有好的分析思路或者独到的见解,应该要加以肯定。如果有不愿发言的学生,要给予关注并多加鼓励,如有发现不足,则要及时加以指正。这样可以更如实全面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最终得到的成绩也更能为他们所接受和信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评价,及时了解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完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过程是否顺畅等。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每一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自评和互评,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深入挖掘学习的潜能,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4]。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快学生的自我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要点总结
        抛锚式教学模式相较普通教学模式对师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1、对于情境的要求。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应该在基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情况下,创设不同的情境。
        2、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情境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在评估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设计符合自身的学习内容。
        3、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传授者、知识的灌输者、信息的提供者逐渐向引导者和学习伙伴转变。教学活动不能完全遵循原有的授课计划,而应根据学生对于情境的把握而进行灵活的变动。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好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度,使学生有高度的参与性、自主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如碰到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或者纠正。
        4、对于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转变原有的听课+期末突击就能通过最终考试的观念。需要分配更多的时间在平时。围绕设置的教学情境,结合自己需要的内容,通过网络等查找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面对情境或者问题复杂的,可以通过协同合作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自然的完成知识的迁移。
    总之,抛锚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在师生角色转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优势显著。该模式对于促进课程变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骆长琴.三本院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257-259.
[2]尹晓敏.论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05):90-94.
[3]汤晓丹.抛锚式教学法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2):110-111.
[4]程丹.论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角色转变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2):50-51.
基金项目:绍兴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SGJ2018062)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简介:王莉莉(1987-),女,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审计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