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公路管理所 上海 201109
摘要: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其接缝多,使用多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时,接缝处颠簸跳车,行车舒适性较差。同时,由于交通量增长快,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交通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各种结构性损坏,道路服务水平下降,因此,急需提出合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方案。本文通过上海市莲花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改造方案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改造方案,既解决了路面反射裂缝的问题,又能完全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同时具备工期短、造价低、交通影响小的特点,为公路城镇化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提供一种新的工艺。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共振,碎石化
0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材料来源广泛、高强、耐磨、维修周期长、施工工艺及设备相对简单、建成初期养护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路路面建设中的一种主要结构类型。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也进入了快速“白改黑”改造时期。随着我国通车里程的逐年增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也越来越多。
通过上海市莲花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白改黑”实施方案,研究总结共振碎石化工艺在的城市化地区水泥混凝土实施经验,指导城市化地区水泥混凝土共振碎石改造。
1项目概况
莲花路始建于2006年,为县道二级公路城镇段标准。设计车速60km/h。原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22cm水泥混凝土板+30cm粉煤灰三渣+15cm砾石砂垫层。
2现状调查
2.1流量调查
2012年10月对莲花南路进行现场常规流量调查,调查点位于莲花南路-老沪闵路交叉口以北,桩号K4+250。莲花南路每日平均流量调查结果如下:
表1 2012年莲花南路(银都路~金都路)交通流量调查表(辆/日)
经计算,莲花南路(银都路~金都路)自2006年~2025年累计单车道当量轴次为517×104次,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的交通分级,莲花南路属于重交通类道路。
2.2路面调查
根据《公路路面养护技术规范》(DB31/T489-2010)及《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程》(DG/TJ08-2095-2012)的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括路面损坏状况、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抗滑性能和错台高差四项技术内容”。对莲花路(K3+543-K4+763)大修路段路面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如下:
表2 莲花路(K3+543-K4+763)大修路段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评价等级为“差”,不能满足养护规定值要求。断板率(DBL)评价等级为“次”,平均错台量评价等级均为“中”,机动车道路面损坏状况较严重。桥头接坡及各项附属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损坏。根据路况调查,莲花南路(银都路~金都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不符合养护规定值要求,板块断板率平均为16.19%。
3改造方案
根据《公路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对策决策树要求,莲花南路(银都路~金都路)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整路段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选择最佳路面维修方案。
3.1 共振碎石化方案
本方案结合近几年实施“白改黑”工程的经验,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各沥青混合料的压实“适宜厚度”低值,进行结构层设计。具体路面结构组合如下:4cmSMA-13(SBS改性,掺0.35%聚酯纤维)+6cmAC-20C(0.35%抗车辙剂)+8cmAC-25C+0.8cm沥青碎石纤维封层+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基层
3.2 加铺应力吸收层方案
本工程为延缓沥青面层剪切推移和大量反射接缝的出现,拟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后,骑缝铺设1m宽的聚酯玻纤布后设置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采用高弹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再加铺两层式沥青面层。具体路面结构组合如下:4cmSMA-13(SBS改性,3.5‰聚酯纤维)+6cmAC-20C(3.5‰抗车辙剂)+3cm高弹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修复后的水泥混凝土板块基层
4效果对比
4.1共振碎石化方案效果
共振碎石化工艺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践,破碎后的混凝土板作柔性基层。由于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的碎块紧密啮合,且碎块破裂面成30°-60°角,增加了传荷能力,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反射裂缝问题。现状莲花南路距离道路两侧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和仓库至少15m,采用碎石化工艺对道路沿线建筑物及居民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根据《莲花南路(银都路~金都路)大修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报告》,莲花南路机动车道下主要埋置有雨水管及污水管。
表3 地下管线埋设深度汇总表
由上表可知,现状莲花南路雨水管及污水管埋置深度均大于3m,采用碎石化工艺对机动车道下埋置的管线无影响。
4.2加铺应力吸收层方案效果
在采用了一系列改善反射裂缝措施后,特别是采用了高弹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后,能避免或延缓出现反射裂缝的时间,但板块注浆工艺不易控制和检验质量,随着时间及行车、自然力的作用反射裂缝将会逐年增多。且该方案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完好情况要求较高。
综上考虑,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方案,在莲花路 “白改黑”改造中,既解决了路面反射裂缝的问题,又能完全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同时具备工期短、造价低、交通影响小的特点,为公路城镇化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提供一种新的工艺。
5总结
莲花路(银都路~金都路)大修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方案,于2013年8月份施工完成,使用至今沥青路面没出现反射裂缝,路面使用状况良好,不仅减少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维修的经费,而且降低了行车噪音,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1 共振碎石化改造前后的莲花路对比
参考文献
【1】胡昌斌.冲击压路机破碎改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7.
【2】黄晓明等.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层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6.2.pp52~55.
【3】张玉宏等.碎石化后沥青加铺层应力对比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6.3.pp1~5.
【4】王松根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应用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
【5】林绣贤.柔性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1.pp193~196,241~252.
【6】沈金安.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总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