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拘泥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气质、素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的培养,已成时下初中教学重要的举措。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有效性 课例教学 策略研究
前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思想、品德、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无论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这个阶段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初中这个学段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教育已经逐渐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为之中,思政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扣子的使命。所以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到实处,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与指导。根据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与实施。
一、营造道法教与学的校园氛围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在校园内营造良好活跃的教与学氛围是很有必要的。校领导对这门课程高度重视,并且在全校形成一种养道德、懂法治的浓厚氛围。比如学校走廊文化墙经典品德养成名言、警句、法律、法规、法条以及张贴有关于道德和法治的宣传画、小故事等,学校还举办有关道德与法治内容相关的活动,比如:以“道德与法治”为主题墙报展;宪法宣传月手抄报评比;12.4宪法宣传日晨读;礼仪德育、“弘扬宪法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健康生活、健康学习、健康成长”主题班会;“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争做三有新人”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随时都能看到、接触到有关道法方面的内容,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树立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
二、师生角色转换的创新教学
新背景、新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倾听者、陪伴者,就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把握,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讲授课程不能光是灌输,而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散发思维,并与学生交换意见,就算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有出入,教师也不能言辞阻止,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实在有偏差,教师也应该和蔼有耐心的指出与引导。另外,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只有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给予引导和纠正,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以后才不会再犯,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来说是有利的。
三、跨学科课程整合中道法渗透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两节课可以讲授清楚的。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律知识,如果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适当普及和深入。比如,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就上升到我们的道德程度,引发学生对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思考,这个时候,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结合我们的传统美德观念,谈一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想。”这个时候学生会答:“我们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话题展开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亲敬长”的探讨,将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认同感
政治学科给人的印象是理论说教、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在政治学科教材名称改革完善中落地的,虽实施时间不长,但相比而言是比较枯燥,而初中生性格比较跳脱,对这种枯燥的学科难以提起兴致,自然在课堂上与教师不能很好的配合。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初中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以及法律条例的理解,教师将所要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件为案例展开探讨,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强烈认同感。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举办道德与法治辩论会,以一个命题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准备辩论稿,并让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荣誉感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比较淡薄,需要教师引导的时期,但是,面对书本中枯燥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大多学生都是一脸懵的状态,很多学生都表示不是自己不想学,而是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难理解。为此,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造具体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来给学生实际体验和操作的机会。比如,课堂情景剧,教师让学生分别角色扮演,以“乱扔垃圾”为话题,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乱扔垃圾的路人,其他同学来根据这位同学的行为展开讨论,来共同判断这位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道法治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结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影响初中生三观的形成,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之外,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学生。教师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让学生耳濡目染进而效仿老师的优良行为。另外,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形成家校合一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科学的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青枝 初中道德与发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2017(10)
[2]陈维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试试策略[J]教书育人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