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这种高层次思维能力!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落实在物理教学互动中,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渗透:课堂中教师有意识进行开放性和探究性提问;教学中合理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增加不同观点的碰撞;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器材进行改进,并尝试自制实验器具;此外适时挖掘身边物理资源,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跨学科思维也能很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开放性 探究性 合作学习 实验改进 跨学科
【内容】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做出明确要求: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简单的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这种高层次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合理的、反思性思维,现代社会中它已被确立为社会教育目标之一,这是未来人才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怎样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落实在物理教学互动中呢?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落实 :
一、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开放性和探究性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有技巧的提问,引发高层次思考,不断提问与思考的过程其实是在挑战孩子们的思维极限,渗透思维方法,当他们再遇到新的问题时,也能追根究底,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提问时自下而上层层“剥皮”,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让学生找准主题、进入思考状态,同时也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例如,“功的原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步提问以下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使用滑轮提升物体并不省功,那么你认为利用杠杆能省功吗?为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使用斜面能省功吗?怎样验证你的猜想?这三个实验的共同结论是什么?使用其他机械能省功吗?为什么使用机械都不省功?原因是什么?........”通过多层次设问,学生自己找出多个知识点:用不同机械对物体做功时,同时还包含克服机械自重做的功(滑轮、杠杆)或克服摩擦做的功(斜面)、及其他相关因素!从而水到渠成引出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等概念,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达到落实 “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增加不同观点的碰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组合作”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
学生交流探讨可以增加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摩擦,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和热情,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既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让小组成员之间具有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密度计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提出不同的问题,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竟然找出十多个问题:“”密度计下方的黑色颗粒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中间的大空心泡有什么用?上面的刻度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密度计的刻度均匀吗?为什么刻度值上小下大?为什么设计成这个形状?同一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水、盐水)中V排为什么不同?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密度计工作原理与轮船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制作简易密度计?……”教师据此带领学生分析解决每个问题,让他们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的快乐!
让学生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发现疑惑,既合作交流又独立思考,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器材进行改进,并尝试自制实验器具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教材中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有些实验原理不完善,教师要关注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完成进一步的改进、完善。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完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点燃蜡烛烟雾缭绕,气味刺激,怎样避免这个现象?可以用什么光源替代蜡烛?二倍焦距处成像情况不宜观察,用什么样的发光物、光屏可以解决?引导学生找出F状的发光二极管、有坐标的光屏等;学习完“欧姆定律”后,让学生反思前面学的“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的不足:没有用滑动变阻器严格控制变量!由此引导学生重新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将相关知识学得更加通透!
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可设计、开发简单、有创意的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具。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阶段让学生自制一些实验器具,如:简易温度计、针孔照相机、简易测力计、简易气压计、浮沉子、水果电池等。学生通过亲自制作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进一步感受物理知识的神奇!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器材进行的改进,发掘教材资源自制教学器具,既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学会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分析并想办法进行解决。这些都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适时挖掘身边物理资源,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跨学科思维也能很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适时挖掘身边物理资源,如教室里的教学用具、电器等;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小工具等;公交车上的方向盘、机械设备等;人体里的眼睛、肺、骨骼等,找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既可以拓展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化平淡为神奇之妙!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学科间的交叉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与历史结合学习物理史实;与数学结合学习比例、作图和图像问题;与化学结合学习原子核、电池、电解水等;与地理结合学习重力、地磁场等;与政治结合学习辩证观点等等。这也符合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具有整合跨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深化物理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重要性,这需要师生在日常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