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作者:李欢
[导读]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过于重视讲解、忽略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
        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是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过于重视讲解、忽略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被提出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方式,其特色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将基本理论教给学生,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中发现、理解更多的知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问题导向式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
        1导言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首先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内涵:(1)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引导,高水平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究性,这里的探究性指的是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相当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又能够让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实现发展和提高;问题还应倾向有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半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求不同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巩固已经了解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也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去寻求更多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问题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关联,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作用;问题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让学生通过写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分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分数分母不同,那么同学们能够想出几种方法来比较大小呢?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讨,学生们总结出通分、约分等若干种方法,教师接着可以进一步提出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2)通过创建情境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情境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也可以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创建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最小公倍数”这部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长方形小纸片,在教学时教师询问学生:现在我们有若干个长方形小纸片,我们假设这些是长方形瓷砖,那么如果将这些瓷砖拼成正方形,可以得到的最大边长和最小边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呢?学生们两个人一组,共同拼接并探讨正方形边长的范围。
        3教学内容筛选的三个原则
        通常来说,教学内容的筛选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知识点数量原则,二是难易度原则,三是引导性原则。知识点数量原则是指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能够有效接受的知识点数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数量降低,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调查显示小学生通常在课堂开始前15分钟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这一时段的学习效率往往也是最高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讲解集中在这一时段。难易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知识点的总体排布和课堂排布应该是从容易到困难,在进行教学内容筛选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点难易度排布原则,先将简单知识点教授给学生,然后才是较难的知识点,使教学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引导性原则是三个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其直接决定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引导性原则的核心是,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保证所选内容具有引导性,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引发对后续内容的思考,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4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4.1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开展问题导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学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与引导性,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智力,自主学习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且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数学规律,从而探索、掌握相关的数学内容。
        4.2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现状
        过去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没有认识到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综合学习的帮助,致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有数学教师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且对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没有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在应试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为评估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参考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客观地认识到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环境只能使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是必然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落下一位学生。通过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跳跃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小学数学改革的教学终极目标。
        4.3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问题导向教学
        为了更好地说明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教学策略的实用性,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内容为例,详细分析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的开展环节。1.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教师首先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该节课的主要数学内容就是让学生们认识理解数学图形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怎样的图形。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掌握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数学特点。在问题导向教学方式开展中,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有关数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因此在数学问题设计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认知能力进行了解研究。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内容时,学生处于三年级的学习阶段。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学习提升得非常快。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一些简单数学知识的能力,但在解决综合应用题时学生还是会感到一定的困难。2.数学问题的设计。在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数学文化基础能力,为学生设计数学问题,辅助学生们理解掌握相关的数学内容。如给学生们发不同图形的卡片,让学生从中找出四边形的卡片;让学生们观察四边形的卡片,并用铅笔画出卡片的具体图形;让学生对画出的四边形进行分类观测,探索四边形具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等等。3.数学问题的引导教学。在学生解决了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教材内容的指导,分类出正方形与长方形,并总结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具体数学特征。
        5结语
        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数学运用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自身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吴华林.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64+66.
        [2]张亚青.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8):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