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24期   作者:严振兴
[导读] BIM技术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以及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摘要:BIM技术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以及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概述了BIM技术,阐述了BIM技术的主要特征,对基于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特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建筑工程建设既要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又要满足建筑实用功能指标。因此通过借助BIM,可以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可模拟性,从而保障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基于此,以下就基于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析。
一、BIM技术的概述
BIM技术又称建筑信息模型,其贯穿于建设生命周期的信息集合,并且可以使建筑业向高效及精细化转变。BIM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工程造价模式和建筑工程施工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工程信息库。
二、BIM技术的主要特征分析
          BIM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模拟性特征。BIM技术能够模拟出不能在实际进行操作,例如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日照模拟、节能模拟以及热传导模拟等。在施工阶段,进行思维施工模拟,进而对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行确定。
          (2)协调性特征。传统建筑业当中往往因为沟通不畅而带来许多碰撞问题。BIM技术在整个建筑项目周期前期能够更好地预防这类碰撞现状。其不但能够提升建筑设计质量,同时也缩短了工期,并降低了费用成本。
          (3)可视化特征。BIM技术的可视化特征可以让过去在图纸上线条式变为一类三维立体实物图。它给各建设项目参与方带来了便利条件。特别在项目建造、设计以及运行过程当中,各施工方的讨论、沟通以及决策都是在这类可视化情况下来完成。
三、基于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1.有效构建项目工程施工模型
(1)工程施工前:BIM技术人员与设计师,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工程对接,综合各专业图纸,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收集现场实际数据,运用BIM技术建立建筑工程施工模型,构建后的模型,与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模型内容对接,进一步对各施工信息赋上制造周期、工期要求、成本造价、工艺特征等参数,通过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模拟展示,对施工方案进行预演,寻找降低施工难度措施,提高图纸的可施工性。运用BIM技术进行复杂节点及工装设计,在建立三维深化设计模型后,分析其声环境、光照度以及视线是否满足要求,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减少因信息不同步造成的工期与成本损失。
(2)工程施工过程中:对BIM技术模型进行完善,完善内容不限于施工过程中的节点构建、饰面分隔、轻刚龙骨、二次钢骨架的布设等,以及与土建、机电相关的模型(水电、消防、暖通、音响设备)等管路,机电末端的模型整合,综合排布,确保各专业间的位置、标高等满足设计、施工及今后维修的要求及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同专业人员交叉作业造成不必要的拆改。
          2.基于BIM技术下的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1)做好交底工作:严格按照审批的模型生产加工,安装制作,在进场前逐级交底,交底需交底到班组个人。明确BIM技术人员对模型的运态管理;明确运用BIM技术模型进行检测的方法;明确经BIM技术模型分析后的技术要点,难点;明确施工人员在BIM技术模型中的尺寸提取及尺寸管理点,未经技术交底不得进行施工。
(2)材料加工及进场: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模型内容交底,严格要求按模型制作下单,明确工程中重点管理对像。

例如造型复杂的GRG、GRC饰面、大跨度空间的钢结构安装,这些异型产品的制作从开始签订合同起就明确要按BIM技术模型完成,偏差管理在设计要求以内。材料、构件到现场后经BIM技术人员通过模型信息与产品进行尺寸规格的比对,起到对进场材料的管控。
(3)钢结构转换层施工:根据构建好且经设计认可BIM技术模型,对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对需要提前完成,提前制作,在BIM技术模型中用颜色区分,然后利用分析得出的结果,输出钢构的数据、数量,进行下单下料,施工过程中运用全站仪对模型中的三维坐标点一一对应到施工现场。所下钢结构转换层使用的钢材均为合格的热镀锌钢材且钢材型号依据钢结构设计确定,选择焊接工艺符合标准,完成后的主龙骨误差要求应管理在±3mm。
(4)施工构件应用:运用BIM技术建模技术,进行合理的分块,分块按照满足功能性,安全合理性及美观实用性并满足现场进货通道、现场安装条件的要求,且经设计、监理审核后,交由生产厂家。模型一经确认,严禁修改,对生产厂家进行模型交底,明确厂家的执行标准规范,验收标准以BIM技术模型的内容为准,不合格品不准进行工地安装现场。
(5)工序搭接: 依据BIM技术模型的可视化功能,由项目技术部门组织技术、质量、施工班组等相关人员对GRG等重点部位的饰面进行分析,选用合理的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节点,以及伸缩缝的预留,避免因整体性大面积而导致GRG的开裂。在板块分隔上做到布置均横,利于现场安装并节约材料资源,通过BIM技术集成技术在有限施工资源配置条作下优化工艺安排,做到节能,节材的成效,并能够有效保护环境。
          3.基于BIM技术下的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通过将成本信息与三维模型进行关联整合。计算、模拟和优化对应于各施工阶段的劳务、材料、设备等的需用量,从而建立劳动力计划、材料需求计划和机械计划等,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成本计划,其中材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对于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和管理至关重要,它通过了5D模型的综合,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采购,避免材料资源堆积和超支。根据进度,利用5D模型自动计算完成的工程量并向业主报量,与分包核算,提高计量工作效率,做到"与收定支","量入而出"的成本管理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将分包结算、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在施工过程中周期地对施工实际支出进行统计,将实际成本及时统计和归集,与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三算对比分析,获得项目超支和盈亏情况,对于超支的成本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成本管理措施将成本管理在计划成本内,有效实现成本动态分析管理。
          4.基于BIM技术下的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运用BIM技术实现进度计划与工程构件的动态链接,可通过甘特图、网络图及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直观表达进度计划和施工过程。模型的形象直观、动态模拟、碰撞分析及可视化信息,对空间定位、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工序全过程管理,在深化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缩短安装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的可实施性工期;对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饰面厂家的合同签订、材料下单周期。BIM技术对施工过程可实现精确计划、跟踪和管理,动态地分配各种施工资源和场地,通过工厂扫描产品/构件与模型比对,对正在安装的产品运用全站仪进行精准定位。确保安装尺寸与模型尺寸一致。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以及产生的原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对这些数据库信息进行动态变化调整,并及时准确地调用系统数据库中包含的相关数据,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降低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许智.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7(24)
[2]刘承刚,龚泉,朱敏.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探讨[J].智能建筑,2017 (05)
[3]沈家远.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