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9期   作者:李晓微
[导读]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心理状况以及预后的影响。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心理状况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分别行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况以及预后。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對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心理状况;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s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bridging artery thrombectomy.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5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55 cases).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arthel index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NIHS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bridging artery thrombectom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bridging artery thrombectom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s; psychological status; prognosis
急性脑梗死因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致使脑部血供突然中断,进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表现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现象。这一类疾病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1]。现阶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以静脉溶栓为主,可以通过对血栓的有效溶解,使梗死部分面积减少,使脑部血供状况得到恢复,减轻神经元损伤。近些年,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应用广泛,但据相关研究指出,在治疗上仍有一定不足之处,需要患者配合,因此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改善预后[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对患者心理状况以及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脑出血、合并严重心脑肺脏器病变患者等。

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34岁,年龄均值为(61.33±10.23)岁;研究组55例患者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35岁,年龄均值为(61.42±10.05)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以及生活护理等。研究组行以综合护理干预:①静脉溶栓护理。治疗前2小时辅助患者监察血糖、血型、凝血状况等,并对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口腔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若有出血倾向,应及时告知医师,停止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嘱患者治疗后需要卧床休息24小时,并在此期间做好巡视工作。②动脉取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取栓期间可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等现象,护理人员应注意动作轻柔,并对患者感受进行耐心询问,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③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发病急,且病情严重,所以难免出现不良情绪,对于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对其不良情绪产生原因进行了解,并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使其保持稳定情绪,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④饮食护理。嘱患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果蔬,如果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则行以鼻饲,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⑤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指导其早期锻炼,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其中SAS评分、SDS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差;Barthel指数越高则提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NIHSS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严重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溶栓通络以及活血化瘀。近些年,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阶段利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方式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此种治疗方式有一定风险,对患者临床依从性要求高,否则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临床中,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时,需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对治疗策略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了解,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另外通过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使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得到有效培养,这对患者预后改善有利,促进患者康复[4]。
        结语:
        针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孙艳,施蓉芳.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桥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8,01(14):1725-1726.
        [2]杨永翠.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02(03):385-388.
        [3]孙丽,孙伟燕,翁丹, 等.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01(01):49-51.
        [4]傅婷.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01(01):196-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