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现代的一些建设工程相比,古建筑修复工程对于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要更为注重。在对其进行修复时,除了可以对古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以外,还能够感受到古建筑自身所特有的文化韵味,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所以,修复古建筑的工作人员要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将自身修复技艺提升上来,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失误。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和研究古建筑修复当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古建筑;修复;问题
引言
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致使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有所忽视。因为人为和自然等方面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要想更好的集成古建筑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进行完善的保存,就必须要加强对修复工作的重视。
1古建筑的价值体现
1.1历史层面
城市中的古建筑无论规模大小、年代几何,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从历史层面来讲,古建筑可以说是各城市最为重要的历史印记,在古建筑身上我们可以窥视到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当时的建筑风格,并且通过对古建筑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了解那个时代能工巧匠们的建筑工艺。古建筑是有形的历史缩影,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留存价值。
1.2文化层面
从文化层面来讲,古建筑中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精神内核,古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彩绘等都属于重要的文化遗产,并且一些古建筑如佛寺、古塔等还有着独特的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这些都能够反映出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的人文特征。分析和挖掘这些文化元素符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十分有益,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建筑重要的保护价值。
2古建筑的修复原则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遗留的重要文化财产,一旦遭到破坏便无法挽回,具有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和修缮的原则,保证文化遗产的安全。
2.1原样真实性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时,最为主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尽可能的保持古建筑的原貌,一方面,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供专家分析、品鉴。因此,还原古建筑的原貌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其实就是在保护古建筑的原有价值。
2.2保存文化内涵
古建筑的历史比较悠久,经过数个时代的变迁之后,很多古建筑历经了多次的大小修补,艺术价值早已遭到破坏。为了保证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不再降低,要分析其剩余的价值,在修复过程中,改变过去与古建筑文化不符的修理,保持原有构造,避免出现更换构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古建筑进行复原,最大程度上展现其本来的样貌。
2.3排除损坏隐患
在实际修复古建筑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防范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普查古建筑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将一些隐患找出来。接着是具体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将隐患点排除掉。假如构件损坏程度较轻的话,为了防止对古建筑原有的风格造成破坏,只需要进行小修,无需更换即可。总之,在实际修复古建筑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原则来进行,尽可能的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保持下来,有效防止修复后与原貌产生出入。
3古建筑修复中的若干问题
3.1屋体修复
在古建筑的实际修复过程中,对于建筑渗漏的地方要找出具体的渗漏位置,然后分析渗漏的原因。当建筑结构破损比较严重时,要确定对建筑损坏的区域进行局部修复还是整体更换,制订合理的修复计划,然后实施修复。
比如建筑的渗漏只是由于单纯的瓦片破损,在对其进行修复时无需进行大面积的整改,只要更换或者是修补破损瓦片即可。修复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破损情况进行合理的修复,避免破坏古建筑的整体风格,保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3.2风化修复
因为古建筑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难免会受到各方面方面的影响,对其造成破坏。在部分古建筑当中,瓦片和砖体的风化情况相对要严重一些,尤其是那些主要材料为汉白玉以及砂岩等为主的古建筑。一般来讲,古建筑墙体的修复面积视其风化溃烂面积大小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果墙体风化溃烂的面积较小的话,直接进行换砖修补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面积较大的话则需要采取换砖挖补的方法。在处理那些带有石雕、瓦兽件、砖雕以及木雕等的风化艺术构件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可能的做到少换或者是不换。对彩画、塑像以及壁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可随意进行修补。如果古建筑当中的石刻以及石雕等石质构件的表面有风化现象产生的话,需要采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将其封护起来。要想将古建筑修复和保护工作做好,比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结合受损部位和材料的不同,选取合理的修复方法和材料。除此以外,在实际修复古建筑之前,还需要准确的分析出实际病害,找出古建筑损坏的原因,然后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修复,防止对其造成二次损坏。
3.3结构修复
在实际修复古建筑的过程当中通常可以将其分为重点修复和一般修复两种。所谓的一般修复其实主要指的就是地面或者是墙体等建筑的一些基本性的修复工作。而重点修复则主要指的是建筑承重结构以及柱子墩接等方面的修复工作。木结构的古建筑中,很容出现整体倾斜及主要柱、梁歪闪等不同情况的位移问题。就拿土家族的吊脚楼来讲,因为其一半着水一半着陆,木材使其建设的主要材料,所以木珠承担了建筑的绝大部分重量,吊脚楼相较于其他石料古建筑的修复更为困难。大木修复首先要做的就是修正其位移以及倾斜的位置,之后将部分损害情况较为严重的部件替换掉或者是下架修复。在对其进行修复时,对倾斜、要严格遵守木结构加固的要求,采用合理的修复手段使古建筑更加牢固。
3.4修复工具的运用
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基本修复工具主要为凿铲、凿、钻以及小铲。一般情况下当古建筑物有不规则裂痕产生的时候,要想对其进行修复就需要使用凿铲将其处理为规则形状的,然后再进行修复操作。凿主要的作用就是辅助打眼和修型。当所需要修复去掉的地方,需要先用钻将其除掉才可进行。小铲的使用多用于屋顶的修复当中,要修复屋顶时,由于屋面上可能会长有杂草,为了避免后期再长,需要断其根,此时就会用到小铲。
4古建筑的修复与未来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各个民族和区域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古建筑。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遭受损坏,很多古建筑已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即使修补了,也降低了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古建筑不仅展示了我国历史的辉煌,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最佳体现。因此,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是每位国民都应履行的义务。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对古建筑的保护的意识也大大增强,针对古建筑维修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通过对古建筑的修复和加固,能够进一步保证古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后人更加直观地见证历史,也可以为后续的古建筑修复提供必要的参考。总体而言,古建筑的修复加固工作应该采取预防和治理并重的方法,在对现有建筑的残损问题进行合理修复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古建筑构件的保护,以获得理想的古建筑修复加固效果。
参考文献
[1]倪艳,唐根丽,张泽培,王聪.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及修缮方法研究——以泾县吊栋阁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23):238-240.
[2]陶勇,童志文,陈健夫.基于古建筑原真性修复的地域适应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13):20-21.
[3]李雪. 基于古建筑保护修缮需求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4]兰明章,聂松,王剑锋,张巧伟,陈智丰.古建筑修复用石灰基砂浆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33(09):1512-1516.
[5]何韵旺,卢克宇,王学琴.古建筑彩绘保存修复的现在与未来——以闽台寺庙彩绘艺术的保存修复关联研究为中心[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1):13-17.
[6]李少勇.岭南古建筑青砖材料的再利用与修复[J].文化产业,2018(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