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建筑物滑模模板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8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王岩
[导读] 摘要:液压滑模施工技术以速度快、造价低、安全系数高、施工质量好的技术优势,在垂直高度较大的结构物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液压滑模施工技术以速度快、造价低、安全系数高、施工质量好的技术优势,在垂直高度较大的结构物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重庆两江燃机电厂取水泵房筒体滑模模板设计进行了阐述,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跨径;滑模;模板设计
        1  工程概况
        华能重庆两江燃机电厂取水泵房位于嘉陵江岸边,泵房与取水头部用引水钢管连接。泵房下部为圆筒形结构,外径21m,内径18m,底板厚3.0米,筒壁厚度1.5米,筒壁内有滤网槽、横隔墙、纵隔墙、电梯井等,泵房筒体采用液压滑模整体提升技术进行施工。
        2  滑升模板构成
        滑升模板主要由模板、围圈、支撑杆、千斤顶、顶架、操作平台和吊架等构成,支撑杆和提升设备承受全部施工荷载。
        2.1模板
        固定在围圈上,沿着所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截面的周界组配,并随着混凝土的浇注由千斤顶带动向上滑升。
        2.2围圈
        在模板的外侧,按墩身断面形状上、下共设置8道闭合围圈,间距为300mm,上围圈距模板上口距离为20mm,围圈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分别支承在千斤顶架的立柱上。
        2.3支撑杆
        支撑杆采用直径48mm、壁厚3.5mm的圆管制作,一端埋置于墩身混凝土中,一端穿千斤顶的心孔,作为千斤顶的支承杆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全部荷载。
        2.4液压千斤顶
        滑升用千斤顶型号为QYD-100型,承受全部荷载。
        2.5顶架
        千斤顶架悬挂在液压千斤顶上,用以固定围圈和保持围圈的几何形状,承受整个模板和操作平台的全部荷载,并传递给支承杆,随千斤顶向上滑升。
        2.6操作平台
        施工人员操作场所,支承在围圈上,由桁架、铺板组成,其外侧设置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2.7吊架
        吊架悬挂在围圈上,主要用于检查混凝土的质量、检修模板、混凝土表面修饰和洒水养护等工作。
        3  取水泵房筒体滑模设计
        3.1  设计思路
        滑模采用外径21m,内径18m的圆形桁架梁作为模板的围圈。
        桁架梁主梁采用∠100×10角钢,腹杆采用∠63×10角钢。
        模板采用δ=10mm钢板,模板高度为1.5m。
        顶架采用“开”字型提升架,“开”字型提升架主梁采用 I20a工字钢,高度为3m。
        提升动力:采用28个QYD-100型穿心式千斤顶。
        支承杆采用直径48mm、壁厚3.5mm的钢管。
        为了便于脱模后进行砼养护及缺陷修补,在桁架梁下端吊挂一辅助平台,平台采用∠63×10角钢焊制,平台宽100cm,铺δ=5cm木板,外侧焊接围栏,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2  模板体系检算
        3.2.1、设计参数
        ⑴T=4.5h,V=0.3m/h。
        ⑵围圈材料选用角钢∠100×10,内、外每侧设置4道,共8道;角钢∠63×10做加劲肋。
        ⑶提升架采用I20a工字钢,环向间距为4.4m,高×宽=2.2m×1.5m;
        ⑷支撑杆采用Φ48×3.5mm无缝钢管;
        ⑸千斤顶采用QYD-100型,起重能力10t。

        3.2.2、各构件计算书
        3.2.2.1模板高度计算
        模板高度根据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所需时间和模板滑升速度计算:
        H=T×V
        其中:H——模板高度(m);
        T——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所需时间(h);
        V——模板滑升速度(m/h)。
        在本工程中,混凝土在达到滑升强度的时间须接近混凝土终凝时间,采用4.5h,滑升速度取0.3m/h,故:
        H=4.5×0.3=1.35m
        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取值为1.5m,模板厚度5cm。
        3.2.2.2、围圈计算
        围圈是滑模系统中的横向支撑,沿结构物的周长设置,上下、内外共设置8道。
        本工程围圈采用10#槽钢制成。模板固定在围圈上,同时承受水平荷载(混凝土的侧压力、冲击力、风力)和垂直荷载(模板和围圈的自重及摩阻力)。
        围圈的计算可按照三跨连续梁支撑在提升架上考虑,由于混凝土轮圈依次浇筑,作用在围圈上的荷载并非均布于各跨,可按照最不利情况近似的取荷载仅布置于两跨考虑,围圈同时受到水平和垂直荷载的作用,因此按受双向弯曲的连续梁考虑。其内力计算公式为:
        Mx=0.117×H×L2
        My=0.117×V×L2
        其中:H——围圈承受的水平荷载;
        V——围圈承受的垂直荷载;
        L——提升架的间距。
        在本工程中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取6KN/m,合力的作用点取在2H/5处;

        模板与混凝土的摩阻力取3KN/m2,倾倒混凝土时作用于模板内的水平集中荷载取2.0 KN。
        H=6×2+2/4.4=12.5KN/m
        V=3×1.5=4.5KN/m
        角钢∠100×10的截面抵抗拒如下:
 
        图1  图的题目
        图3  围圈计算简图
        Wx=63.29*8cm3=506320mm3;
        Wy=25.06*8cm3=200480mm3;
        则:
        Mx=0.117×H×L2=0.117×12.5×4.42=28.3KN.m
        My=0.117×V×L2=0.117×4.5×4.42=10.2KN.m
        对截面强度的验算如下:
        σ= Mx/ Wx+ My/ Wy=28.3×106/506320+10.2×106/200480=107 N/mm2≤f=205N/mm2,符合要求。
        对挠度验算如下:
        ωmax=0.573FL4/(100EI)=0.573×12.5×44004/(100×206×103×179.5×104)=7.3mm    ≤[ω]=L/500=8.8mm,符合要求。
        3.2.2.3提升架计算
        提升架是滑模装置的主要承力构件,滑模施工中的各种水平和竖向荷载均通过模板、围圈传递到提升架上,再通过提升架上的液压千斤顶传到钢支撑杆上,最后传递到已凝固的混凝土结构体上。提升架由立柱、横梁组成。提升架的两个立柱保持平行,并与横梁连接成90°,本工程横梁和立柱均由I20a工字钢组成,提升架外形尺寸为2.2m×1.5m,立柱的净距按1.5m计算。
        ⑴横梁计算
        立柱与横梁采用刚性连接,其弯矩可按两端固定梁计算:
        M=PL/8
        其中:M——横梁承受的弯矩值;
        P——千斤顶的顶升力,本工程按照QYD-100型千斤顶80%的顶升能力计算;
        L——横梁的跨度,取立柱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则:M=PL/8=(0.8×100)×1.5/8=15KN
        20a工字钢截面特性:Wx=236.9cm3=236900mm3;Wy=31.6cm3=31600mm3;A=3555mm2。
        ⑵立柱强度验算:
        σ= M/ W+ N/ A=15×103/236900+0.8*100*1000/3555=22.5≤f=205N/mm2,符合要求。
        ωmax=0.573FL4/(100EI)=0.573×12.5×44004/(100×206×103×179.5×104)=7.3mm    ≤[ω]=L/500=8.8mm,符合要求。
        3.2.2.4 滑模支撑杆承载力计算
        支撑杆是滑模施工中的传力和承力构件,本工程采用Φ48×3.5mm无缝钢管作为支撑杆。
        荷载取值:
        施工人员、工具、存放材料、设计平台铺板及楞条——2.5 KN/m2;
        平台桁架——1.5 KN/m2;
        设计围圈及提升架——1.0 KN/m2;
        模板与混凝土的摩阻力——1.5~3 KN/m2,本工程取2 KN/m2;
        (1)千斤顶数量计算
        千斤顶选用QYD-100型千斤顶,每个提升架处设置两台,千斤顶的设置数量计算如下:
        (2)支撑杆允许承载力计算
        ①按照《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计算方法,无缝钢管的允许承载力为:
        P=40×α×E×J/(K(L0+95)2)
        其中,P——支撑杆允许承载力;
        α——工作条件系数,本工程取0.7;
        E——支撑杆弹性模量(KN/cm2),取2.06×104KN/cm2;
        J——支撑杆件截面惯性距(KN/cm4);
        K——安全系数,本工程取2.0;
        L0——支撑杆脱空长度,从混凝土表面到千斤顶下卡头距离(cm),本工程取200cm。
        故:
        P=40×α×E×J/(K(L0+95)2)
        =40*0.7*2.06*104*12.187/(2*(200+95)2)=40.4 KN
        正常滑升时,支撑杆能满足要求。
        ②按照中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每根支撑杆的承载能力按下式计算:
        P≤ΨAf
        其中,A——支撑杆的截面面积5.28*10-4(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Ψ——支撑杆件受压稳定系数,根据λ=L0/i查表求得。(L0——计算长度,L0=0.7L,L为千斤顶上卡头至新浇混凝土底面之间的距离,本工程取0.7m;i——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78mm)
        则:P≤ΨAf=0.856*5.28*10-4*215=97.2 KN
        (3)支撑杆数量计算
        取上述最小值,需要支撑杆数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n=P1/(P0×K2)
        其中,P1——滑升模板分别处于滑升状态时,作用于支撑杆的最大垂直荷载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大值,即980 KN
        P0——每根支撑杆的承载能力,取最小值,即40.4 KN
        K2——工作条件系数,本工程取0.9。
        则:n=980/(40.4*0.9)=27只
        故:按照平台荷载计算需要20只,按允许承载力计算需要27只,实际使用数量28只(筒壁),满足要求;隔墙部位混凝土体积较小,但拐点较多,为保证施工时的提升能力,确保施工质量,在每个拐点处增加千斤顶一个,即16只,本工程实际使用千斤顶44个。
        4  滑模制作组装
        (1)滑模的调试:滑模按设计制作后进行组装调试。
        (2)千斤顶进行试验编组。
        ①耐压:加压120kg/cm2,5min不渗不漏;
        ②空载爬升:调整行程30mm;
        ③负荷爬升:记录加荷5t,支撑杆压痕和行程大小,将行程相近的编为一组。因施工用千斤顶,按一般要求需备用一部分。
        (3)滑模调试:滑模组装检查合格后安装千斤顶、液压系统,插入爬杆并进行加固,然后进行试滑升3—5个行程,对提升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盘面及模板变形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测量放线:泵房基坑开挖完毕后,放出设计边线和十字中心线。
        (5)滑模组装:完成筒体钢筋绑扎后,根据放出的边线和中心线进行整体组装。组装完毕进行验收后,安装爬杆、千斤顶。
        (6)系统形成:施工现场需敷设一趟专用电缆,提供380V电源,同时备用一台发电机组,以备急需。
        5  结束语
        本工程所采用的滑模模板设计,解决了滑模筒体跨径大、净空高、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众多问题;同时,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避免了在嘉陵江汛期施工的风险,对同类工程的模板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50113—2005
        [2] 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SL32-92
        [3]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GBJI1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