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 王剑平

发表时间:2020/2/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作者:王剑平 李峰
[导读] 摘要: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电梯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保、检验等进行了严格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13
        摘要: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电梯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保、检验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明确,应按规定电梯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目前,电梯检验主要由国家批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负责。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标准法规,但这些标准法规只注重电梯的使用安全,而检查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涉及较少。由于电梯检验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全方位的过程,许多检验过程往往是在电梯运行状态下进行的,而且由于检验人员与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在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因为检查本身就是为了检查安全,一旦检查中发生安全事故,影响极为恶劣,甚至危及特种检查企业的声誉,所以安全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必须加强电梯检验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电梯检验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1电梯检验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为确保电梯检验过程的安全,检验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1)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电梯检验过程中,对参加检验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检查前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大力推进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使用、管理、维护和保养防护用品和检验仪器设备,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电梯检验与安全生产并举。电梯检查、岗位安全教育、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佩戴、检查仪器设备的配置、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交底、现场监测等管理,应统一安排和部署,不得将检查与安全管理分离。电梯检验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检验机构领导的重视。同时,要发挥检查人员的力量,形成全员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配合用户、电梯安装维修单位,实现检查的安全管理。(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综合部是电梯检验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负责指导电梯检验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检验机构设定的目标运行,达到预期目的。
        2问题与原因
        2.1使用者的人为因素
        根据多个城市应急平台的年度处理报告发现,大部分电梯的故障和事故都是由于乘客不符合安全规范的乘梯行为造成的。例如,《郑州市2018年度电梯应急处置情况通报》中,生活垃圾卡门、超载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电梯困人事件最多,达到4636起,占全年困人总量的38.47%;《杭州市2018年电梯安全状况白皮书》指出,人为原因占电梯故障的29.16%,生活垃圾、装修垃圾导致电梯开关门受阻,野蛮搬运导致电梯门变形等不文明乘梯行为,是导致故障的首要原因;《2018年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报告》白皮书显示,人为原因是发生电梯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6.50%,如生活垃圾、装修垃圾导致电梯停止运行,野蛮搬运导致门变形和超载等。此外,在人为因素中,有两点需要警惕,一是电梯使用者的安全知识较为匮乏,出现困梯事故时,不能冷静处理,心里恐慌、盲目自救反而导致出现伤亡事故;二是在使用自动扶梯时,部分家长粗心大意,对小孩未尽到监护职责,造成跌落或者挤压伤害。
        2.2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
        使用单位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对电梯安全责任的归属认识较低,未真正认识到使用单位自身才是安全责任的主体。部分使用单位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时,将电梯的维护管理全权交付给电梯维保单位,出现“只用不管”的现象。部分回迁房或老旧小区的使用单位由于资金筹备困难,或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对电梯“带病运行”的情况视而不见。部分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对电梯属于特种设备、需要按规定进行登记和检验的事实认识不到位,存在违规使用特种设备的情况(如饭店内杂物电梯的违章操作等),无法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上述情况导致电梯使用寿命缩短,乘坐电梯风险骤增,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2.3制造、维保单位责任意识不强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然而,部分电梯制造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对电梯质量把关不严,片面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如湖北荆州“7•26”自动扶梯安全事故,事故报告最终认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3块盖板尺寸与图纸不符。苏州申龙电梯该类型产品涉及的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松动和翘起,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足。同时,有关制造单位对出厂产品零部件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产品安装成型后3块盖板间水平活动范围过大。此次事故不仅在当时几乎瘫痪了申龙电梯的销售,使其品牌整体形象大打折扣,更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带来了持续的负面影响。
        3电梯检验中事故伤害的预防措施
        3.1提升相关主体的安全意识
        在构建电梯检验管理制度时,需全面落实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控制模型同管理维度间的实效性,并大力践行高效的处理措施与管理维度,加强安全意识优化。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安全管理能力培训力度,增强检修人员的综合素养,保证其能够认真对待每项工作。在具体控制体系构建中,电梯检验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同具体操作相结合展开整体控制与全面分析,全面落实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注意规避安全隐患,并依据相关标准与要求进行有关工作,全面践行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与处理模型,保证安全维度得到有效处理,在根本上确保相关主体的安全。
        3.2加强检修人员的综合素养
        因为电梯检验工作是一项危险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同具体状况相结合展开研究与整合管理,保证管理制度与工作维度的有效性,需从素质着手,加强管理的实效性。只有确保电梯检修人员的综合素养,才能有效应对各项安全隐患,加强电梯检验工作水平。有关部门需提升培训力度与管理策略,保证管理工作水平,进而完善检验体系。需要高度重视的是,还需对电梯检验人员的资质进行仔细审核,保证其整体水平满足相关要求,如此才能派其参与到检验工作中。
        3.3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构建系统性管理制度时,需针对实际问题展开集中处理与整体分析,保证控制体系与管理模型满足相关标准,并给电梯检验工作提供优良环境,在具体检验体系运行中,需确保现场环境满足相关标准,并构建安全监督制度与控制策略,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事故伤害出现。通俗的讲,电梯检验人员需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管理与集中验收,做好对应的防范工,进而保证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4结论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电梯安全性、可靠性的强烈需求,与我国电梯高保有量、高增长率的现状,是电梯安全管理必须直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电梯安全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并从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监管工作、促进社会参与、坚持多元共治、推进旧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公众乘梯安全和出行便利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志荣.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及检测现场安全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2):39-40.
        [2]席东青,叶建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化工管理,2018(32):124.
        [3]林峰.电梯检验检测技术与安全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8(21):84-85.
        [4]李宏伟.浅析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设备工程,2018(16):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