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0/2/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作者:邢翠华
[导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信息技术给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还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信息技术给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还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16-01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历史教育的本质,了解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历史味的历史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是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应用到初中历史课程中、并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完成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再现教学。
        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物,它不可能再现、重演。所以,我们学习它、研究它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文物以及文字、音像资料。而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展现,把生动有趣的历史变成了干巴巴的讲述,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就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实施再现式教学。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让一幅幅历史画面形象地呈现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其中认知历史、感悟历史,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2.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刻的表现力以及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良好效果,并能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化交流网络。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讲清知识的重点,强化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亦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历史知识具有时空跨度广,容量大,不易说明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可以分专题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使得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教学中为学生
        组建丰富多彩的栏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被限定在“特殊认识活动”的范围之中,教师执行“预定教案”,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形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更缺乏自主创造,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无视学生的要求、爱好,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生厌的对象,进而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在网络信息条件下,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在这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认识。学生可以凭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按自己的爱好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制作幻灯片、网页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无疑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有利拓宽学生视野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兴勇.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11
        [2]罗栋.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教师》.200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