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孩子的星空都亮起来

发表时间:2020/2/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作者:张肖
[导读] 有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05-01
        有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目前高中生中存在一种普遍令人担忧的现象:“就业无意识”、“升学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从而导致学习无动力,学习无压力,学习无精力,可想而知,未来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必然要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这一方面提前进行教育,为什么?因为新高考改革不再有文理分科,采用的是专业导向的考入模式,也就是实行3+3的招考模式。第一个“3”是语数外这三科必考科目;第二个“3”是史地政、理化生这6个学科,不再有文理的界限,这是在浙江和上海实行的“3+3”,还有第二批实行改革的一些学校,实行的是“3+1+2”,那么中间这个“1”指的是从“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必选一门。最后一个“2”是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学科中必选两门,那么这个选课,什么时候进行,在高二学年,其实就要实行这个选课的考试,最晚在高一学年下学期就要实行这个选课的指导和确定选课科目,所以这个选课在高一定下来,他是选定哪个学科参加高考这就非常重要了,他选哪个学科,怎么选,这需要学生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他喜欢哪个学科,他能学好哪个学科,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非常重要,他所选的学科必须是和大学的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吻合,如果将来想要学医,那么高考在大学招生里面体现选生物或者是化学;如果将来想要学工科,那么在高考时一定要选物理,不然到大学他也学不好,走向社会的时候也很难完成他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这些要求我们在高一学年提前为学生做好选课的准备,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了解我适合学什么,了解我将来想要学什么专业,了解我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想要从事什么职业。因此在高中阶段高一学年之前要完成学生的选课指导,这个选课指导势必要我们必须要对生涯规划有一个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外部世界,所以说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也是实行新高考选课的必然要求。
        我们看一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模型”中自我探索系统:生涯的本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所以我们在考虑职业方向和生涯规划时,自然要先考虑学生最本性的取向。自我取向系统是人的潜意识的外观表现,表现的是人的本性倾向,它基于快乐原则,具体通过性格、兴趣、价值观(需求)、天赋(潜能)、使命(梦想)等要素表达,事实上,每一种要素都表达了人在职业选择及生活方式上的倾向。自我取向系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系统。在没有太多外在限制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自我取向系统会让我们最大限度地获得让自己满意的职业,它直接引导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另一块环境探索系统中涉及的行业、组织、职业、家庭的模块,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外部力量去感受未来最愿意接纳的自己的样子,而生涯规划老师通过将学生向内和向外探索的结果进行整合,这里就包含了学校未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应新高考必须做的调整,即:生涯教育课,包括通识、学科渗透、德育渗透、职业体验、职业访谈等。
        而这些,既是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的必由之路,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必然要求(参考教育部文件)。其实,当下的学生自控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负能量等一切的问题其根源就是学生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懂得学习的意义何在,不懂得未来的发展如何。因此,帮助学生厘清的过程,就是让老师更加理解学生、与学生亲近的过程。
        我们用起来不一定会得心应手,我们只是刚刚踏进这一学科领域的大门,只是浅显的学习大框知识,今后学习研究的路依然很长,做生涯规划的研究,目的就是——愿每一个孩子的星空都亮起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