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偏瘫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行工髋关节置换术偏瘫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与出院的Harris髋关节评估分值,以及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术前,常规组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与疼痛程度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术后第3天以及出院时,常规组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且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关节能力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偏瘫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196-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ment,THP)属于现阶段对髋关节良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治疗时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1]。通过使用人工材质代替损伤部位,从解剖等方面对关节发挥固定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病情进展,提升长期生存品质[2]。由于偏瘫患者基本均为高龄群体,所以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能够极大程度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同时亦是判定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3]。持续品质改进护理属于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护理方式,意图通过不断改善品质评价指标,以达到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护理服务的目的。该模式与固有的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更为明显[4]。因此,本次研究针对接受THP术的偏瘫患者,分别使用持续品质改进以及传统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THP术的62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使用持续质量护理模式。其中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77.7±8.3);,瘫痪时间为4个月~13年,平均瘫痪时长为(6.6±2.6)年;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股骨头坏死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置换术种类为行全髋关节置换16例,半髋关节置换15例。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为(78.8±7.2);,瘫痪时间为3个月~12.5年,平均瘫痪时长为(6.4±2.3)年;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股骨头坏死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例;髋关节置换术种类为全髋关节置换13例,半髋关节置换18例。全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操作标准相符,住院时评估患者手术适应表现、手术危险系数以及术后预估效果。详细步骤根据国内THP专家共识进行操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瘫痪时长、病症种类以及置换术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主要为定时为患者更换药物、清理创口等常规操作。
研究组患者接受持续品质改进护理模式,护理内容主要包括:(1)发送专业的术后恢复宣传物。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发的问题编辑为宣传教育图册,通过形象的图文介绍,为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髋关节解剖以及骨折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宣传普及,并为其讲解术后多发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加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运动方式等。医护人员需为患者科普髋关节功能练习的相关知识,如功能练习的必要性、术后正确体位、练习方式与坚持时长、练习期间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辅助设施的应用规则、防止摔伤的措施等,且为患者及其亲属讲解家庭安全布局的措施与患者进行饮食科学搭配。(2)术后24天后为责任护理人员按照患者术后具体康复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地功能恢复措施,安排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恢复联系。功能练习的内容主要为肌肉力量的锻炼、关节运动面积锻炼、独立行走锻炼、自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在实行期间,按照患者具体恢复状况改变训练规划,并且解决患者术后恢复期遇到的各种难题。锻炼在专业病房内进行,术后7天内每日一次,每次在25分钟左右。(3)在患者术前与术后1~3天内,估测其疼痛程度,针对不同程度的痛楚使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轻微痛楚患者对其进行体位的调整,并通过交流等方式,确保患者心理无不良情绪出现,对存在痛楚的位置进行适当推拿;中度以及上痛楚的患者采用相关药物为其止痛,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在术前以及术后3天、出院期间为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分值评估,以估测患者髋关节效果康复情况,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疼痛效果。
疼痛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估法[5]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痛感极低,10分表示痛感极高,其中0~3分表示轻微痛楚,4~6分表示中度痛楚,7~10分表示重度痛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估分值对比
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以及出院时Harris髋关节评估分值比较,术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以及出院时研究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估分值比较(x-±s,分)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通常应用在年龄为54~80岁间患者群体中,将人工制造的相容效果良好的关节假体部位,通过手术方法为损伤关节进行更换,从而做到重新构建稳定关节、恢复关节作用、减轻病症痛楚、保证关节无畸形的效果[6]。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基本均属于高龄群体,机体素质偏弱。若术后无采取针对性地护理,极易造成并发疾病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其出现较为普遍的并发疾病主要为关节疼痛脱位、假体固定效果松弛、附近神经受损等[7]。所以,THP术后具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以及功能恢复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决定性因素。持续品质改进是基于满足患者康复要求上的一类新型照护方式。其主要为经医护人员应用标准化的护理服务,在照护期间,按照品质评估标准,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善解决,以达到良好恢复效果的一类持续性护理方式。
结果显示,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术前评分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第3天以及出院期间,常规组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级疼痛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组轻度疼痛人数少于研究组,重度疼痛人数多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关节能力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
【参考文献】
[1]曾惠玲.偏瘫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927-2929.
[2]王嘉鹏,林霞,徐德鑫,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回顾与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73-74.
[3]胡白露,张敏,刘慧,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87-90.
[4]芦晓燕,郭梅英,王立国.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5):8971-8972.
[5]周世菊.延续护理干预对偏瘫侧肢体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46-47.
[6]陈丽,仲小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2):61-62.
[7]李雁,于瑜,薛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