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 整体提速——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2/27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   作者:胡业纯
[导读]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源于学生英语能力具有差异的客观现实,其符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200120
        摘要: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源于学生英语能力具有差异的客观现实,其符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教师应当合理划分层次并结合教学需要拟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合理选择提问对象以起到相应的作用,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区分完成任务的标准,与此同时要在当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中体现分层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受到知识基础、兴趣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欲速则不达”,如果我们仍然将学生设想为能力均质化的个体,沿用统一化的教学方案,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被动适应教师,便不免掉队。因此,有必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得到整体提速。认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分层教学法强调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能够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效施教,促进学生的能力从已知区向未知区过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与思考,以牛津上海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1 Pen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教学为案例,探讨教师如何组织分层教学活动。
        一、设计分层框架
        分层教学的框架以将学生群体和分层化的目标相匹配为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先保障分层的有效性,确定将能力相近的学生编入相同的层次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答问、作业表现以及上学期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提高层、中间层和基础层,中间层的学生占据大部分比重。学生的层次分定后,教师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的基本依据,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分层化的目标。
        对于八上Unit1 Pen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如下的目标:(1)提高层:提升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探索应用本课新单词、短语的方法,学习英语书信写作的方法;(2)中间层:培养阅读英语书信文体的能力,掌握课中单词、短语的大意,认识书信写作的基本结构;(3)基础层:读懂课文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完成读前和读后的各项练习,熟悉课文中的新语言点,了解书信文体。教师设计的目标体系要体现出层次性,并具有可行性,应当难易适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预留进步空间。[1]结合牛津上海版的教材编写特点,教师将区别教学层次的关键同时定位在阅读能力和语言知识两个方面,体现对多方面素养的差异化培养。
        二、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同班分层与异班分层,为了优化利用教学资源,初中学校大多会运用同班分层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施教,又要响应所有学生,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针对Unit1 Pen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如下几点事项。
        (一)提供分层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人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阅读行为,是最重要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分层的学法指导。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关注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支架。如针对课本Before you read的B1部分,这对提高层的学生而言难度较低,因此教师只要求学生:“Tick the things that tell you.”对于中间层、基础层学生而言,他们很可能因为对其中部分词汇陌生而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补充了学法指导:“Please look up the new words in the dictionary.”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
        在阅读书信正文时,教师开展Scanning式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获取个别信息,解答How did the writer see May's name? What's the name of the writer's brother? Where does the writer live? What kinds of sports does the writer like? 等等问题。对提高层学生,教师仅在阅读速度上提供指导,说明学生应当带着目标快速阅读,不必逐字阅读。对中间层学生,教师提出:“You can underline the key sentences.”对提高层学生,教师进一步给出阅读方法建议:“Please notice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教师再结合书信的第二段首句“I live with my parents in the UK.”,说明根据句子的意思,该段内容可能都与作者的家庭有关,其中的内容会有助于找出有关作者哥哥名字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学习方法支架,能够采用高效的策略阅读文本。教师提供的部分分析向学生展示了生动的范例,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阅读和思考,可以有效降低基础层学生的学习畏难心理。
        (二)合理选择提问对象
        在分层化的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应明确提问的对象,讲明是针对哪个层次,学生才能在思维和行动上配合教师,高效参与课堂。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提问对象,有效利用学生的答问内容推进课堂。[2]
        1.对提高层提问,促进交流
        对提高层的学生,可以多提出反思性的问题,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既有助于帮助学生个人整理思维,也可以起到促进交流的作用。学生之间的能力基准更为相似,来自同伴的话语更能够给学生以启发。例如,在教学Unit1 Pen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时,教师请一名英语学业水平较为出色的学生阐述自己对C1部分的答问思路:“How do you the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以此让提高层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方式,帮助其他层次学生懂得如何通过语境、上下文义来判断单词的意思。如针对C1部分的第二项,学生在回答中提出,“trainer”最开始让人感觉是指“训练师”,仿佛是指人,但是看到bought时则表明应该是指物体。再读第二句话时,学生结合“feet”单词,便可以猜出这个单词的意思是shoes.借助问答活动,学生将理解生词词义的完整思维过程展现了出来。中间层和基础层的学生,借助提高层学生的答问,掌握了判断生词词义的基本思路,即应当先对其大意形成基本的判断,再阅读句子的其他部分,看其是否与语境相贴合,综合来自多方面的语言信息,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这部分的教学活动,也对C2部分的教学起到了有效铺垫。
        2.对中间层提问,加深理解
        中间层是人数最多的层次,对这部分学生提问,要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

中间层的学生在语言知识上较为扎实,对词汇、语法的掌握度较高,但是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弱,学生更多地通过记忆而非理解来学习,而且不善于运用基础能力解决灵活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的设问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思维。
        例如,教师参考D3部分的设问,对中间层的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Will Jon go to the university like his brother? What does Jon like to do?教师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并对第二个问题给出完整答案。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时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学生对问题一认为:“We only know his choice about the occupation.”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对问题二,很多学生都找出了第一段中的hobby:playing chess. 却忽视了后文的skiing和playing table tennis等内容。教师则引导给出不同答案的学生各自陈述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观点的碰撞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完善。借助这两个问题,中间层的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的语言知识,提升了对英语近义表达方式的认识,培养了开放的思维模式,加深了对语言应用的理解。
        3.对基础层提问,培养信心
        对于部分问题,教师可以专门指定基础层学生来回答。基础层学生的能力较弱,在教师提问时也应当控制好难易度。[3]在阅读教学中,当师生已经完成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时,教师可以专门请基础层学生来回答有关Comprehension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信心。例如对于Unit1 Pen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的D1栏目,教师对基础层学生提问:“What does Jon write about?”让学生先和同桌互动讨论,比对答案,再大声朗读出自己在教材的list中勾选的内容,如his name、his age、his height、his hobby、the name of his brother等。学生报出内容,教师再检测答案,不仅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也起到了培养基础层学生信心的作用。在基础层的学生中,很多都面临学习信心丧失的问题,因为学业长期落后于他人而具有自卑感。教师设计面向基础层的专门性问题,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在将来努力学习英语学科提供动力。
        (三)区分任务完成标准
        在以Reading模块为教学内容的分层课堂中,学生阅读同样的素材,发展目标却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标准,区别出不同的难度层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应用本课中学习到的新的语言知识和思维技巧来完成任务。
        对Unit1 Pen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的文章,教师让学生画出关于本文的思维导图。每个层次的学生每三名为一组,在再读英语文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应当怎样画图。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基点不同,因此作图方式、图中包含的信息量也不相同。基础层的学生基本上都以从上到下列要点的方式来画图,用简短的语言列出书信应包含的模块,如address、date等基本部分。中间层学生画出的图示体现了“Penfriends”这一主题,图中显示了给笔友写信时应当涉及到的几方面内容,如name、age、hobby、plan等。提高层的学生画出的图示中体现了使用语言交往时的要点,其中涉及到应当使用礼貌用语、表明自己期待回信等内容,涉及到交往语境下的需求。教师再将不同的思维导图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出来,促进不同层次之间的知识交流。
        三、运用分层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分层模式下应当配套运用分层评价。[4]分层评价注重以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参考值,给出合理期望与反馈,不简单地以低比高,而是让学生多开展针对自身的纵向对比,关注自我的成长与进步。
        (一)当堂评价
        教师的当堂评价应体现积极性,不仅要将正确的信息反馈给学生,也应当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求。如对能力较强的提高层学生,教师可以给出有保留的评价,如:“That’s correct. Can you say more about it ?”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多给出肯定性的评价:“You’ve done very well!”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多将评价和追问结合起来,以评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对于答问、练习、画思维导图等活动,教师也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再接受其他同学的建议。如对Unit1 Penfriends中Reading部分的C3栏目,由于内容较简单,教师组织中间层、基础层互相核对练习结果,再在每个层次中选一名学生来自评结果,阐述思维,起到了强化知识的作用。
        (二)作业评价
        针对作业的评价也应当体现出层次性,在作业评价中,不可简单地对中间层、基础层学生低要求,否则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目标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遵循“体量相当,难易有别”的要求,给定不同的课后英语作业,但是对于作业的完成度给予相同的要求。[5]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给提高层设计的作业是写作书信短文,给中间层提供了拓展性的阅读素材,让学生了解更多书信的写作方式,基础层的学生则主要完成包含近义转换、完形填空两类题型的作业,起到强化基础的作用。教师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并利用下节课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四、反思教学要点
        分层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异,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够实现整体提速。回顾和反思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组织分层教学的经验,我总结了如下几方面的要点。
        (一)重视前期设计
        设计对分层教学的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前期要熟读教材,分析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在从事教案设计时,可以分开设计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明确教学面向哪个层次。在教学中也应当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地备案,如当提问过难时如何置换其他问题等,通过周密的教学准备来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中有序互动
        英语课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分层课堂更是如此。在分层模式下的课堂互动形态较为复杂,教师要引导互动有序发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既可以并向而行,也可以存在交叉点。这要求教师提升控场能力,锻炼教学艺术,重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切换,促进课堂动静结合。在面向某个层次学生教学时,要注意排除对其他学生的干扰,以实现教师预设的针对特定学生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体验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体验。平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分层的意图,让学生明确分层教学的意义。在课堂中要多观察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评价手段,为学生营造在自身基础上取得进步的感受,推进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分层课堂。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初中英语教学所面对的学情,具有现实必要性,英语教师应在透彻理解分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学法指导、课问提问、任务驱动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分开层次,以促进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掀.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教师,2019,19(14):67-68+72.
        [2]马燕,皮晓燕.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3):114-117.
        [3]邓映艳. 关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71+173.
        [4]卞丽娟.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下),2019,462(02):152-153.
        [5]曲倩.以学定教,教学相得——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赤子,2018,(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