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动、智慧、和谐的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李娟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概要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作者:李娟
[导读]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
        【摘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
        【关键词】教学模式    灵动    智慧    和谐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
        一、“李式”数学课堂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备课时,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符合本节课的课堂导入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学《数图形的学问》一课,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老师先请4名学生上台,问:4个小朋友,每2人握手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手?一些学生很快得出结果,此时不急于公布答案,教师让台上的学生一一握手,所有学生一起数一数,证明与之前说的答案一致。学生获得小小满足感。教师又问: 10个小朋友,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呢?此时课堂陷入思考状态,学生遭遇小小困难。教师及时导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了这堂课,你就会明白了。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去研究《数图形的学问》。此时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从导入开始。老师们在设计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围绕主要内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切不可为了课堂气氛的“热闹”而乱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里的“动”,不单是数学课堂上要提高操作活动的比率,也指让孩子们的“思维”动起来,真正地做到手脑并用。我们要让小组内的学生动起来,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展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形成能力。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我们应该加大动手操作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掌握所学知识。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在遇有一些学生有困难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时,我们的老师不妨变得“笨”一些,把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抛给学生,抛给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去解决。

此时,作为老师的你,只需要做好“画龙点睛”,发挥“收纳盒”的作用就OK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巩固练习阶段是对一二部分学习成果的检测和提升。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符合学情的练习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内化为方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一般三至四道题为最佳。对于学生在做练习时反馈回的信息,教师要认真听,及时勘误,该强调的强调,该纠错的纠错。练习的最后,可设计一道拓展拔高题,根据教学时间灵活机动使用,既可提高学生能力,又可给后面学习设疑,大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用好它。
(四)总结收获、思维提升:
     数学课尾,我们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想说,这句话没有问错,但我们每个老师必须知道:这句话到底在问什么?这句话,问的不止是这节课孩子们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这句话还在问: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这节课,你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哪些情感?(德育)这就与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了呼应,而课尾的收获总结更是点睛之笔,我们从多个层面,对整堂课学生所学进行总结,使孩子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二、“李式”数学课堂惯用法则:
1、装“笨”法则:
    课堂上,我们要做个 “笨”老师:遇到难题时,我“不会”,谁会谁来讲讲;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我“不会”,你们议议,有统一看法了给我讲讲;遇到新知识时,我“不太会”,谁先来说一说。此法屡试不爽,学生总会在我的“忽悠”中乖乖就范,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自我探索,多了展示交流。
2、装“聋”法则:
     “你说什么,声音太小了,老师没听见。你能再说一边吗?”面对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胆子小的学生,我施行装“聋”法则。“欺负老师年龄大是不是?(故作生气状)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了。”孩子们为了让我这个不老的老师“听得见”,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大。课堂上,勇于展示的身影越来越多。
3、装“忘”法则:
        “这个同学说的非常好,非常准确。(转个身)哎呀,老师记性不好,转身就忘记了,谁再来说一遍?”在我的课堂上,我时常会选择性的“忘记”,“忘记”一些学生的重要发言,“忘记”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于是乎,记性好的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给他们的老师再次讲解,一次两次后,我才会由“记不住”变成“记得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追求灵动、智慧、和谐的数学课堂!教与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