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能力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与适应社会环境所必须的基本能力。生活课程是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辅读学校学生通过生活课程的学习了解生活常识,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课程的课程定位很贴合我校的乐活课程核心,即乐几、乐行、乐群,其进一步细化为自我服务、阳光温和、自主意识、勇于尝试、勤于实践、有序生活、有礼友善、互动参与、规则意识这九大领域。在辅读学校生活课中尝试使用儿歌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也正是贴合了我校的乐活课程,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有序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阳光温和、有礼友善。
儿歌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历史由来已久。关立在其文章《试探我国古代儿歌体式》中提到我国最早的儿歌是《国语》中的《郑语.周宣王》“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其来源于周宣王时期的孩童诵唱的童谣“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这说明上述八字确实是儿歌。[1]由此可见,儿歌的历史由来已久。
正是由于儿歌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感强,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也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短小的儿歌不仅培养了儿童记忆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同时也易于儿童接受、理解和记忆。也正是由于儿歌的这些优点,使得儿歌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而儿歌本身的这些性质,使得其在特殊学生语言、思维、智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辅读学校生活课堂教学中,应用儿歌教学法,借助儿歌的功能,不仅能够促进辅读学校生活教学的优化,同时有利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儿歌在辅读学校生活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辅读学校所教育的对象多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因其自身原因,他们在生活学科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儿歌相较于其他教学形式在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与辅读学校生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短小精悍、韵律感强,便于学生学习
说到学习不得不说到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外部信息进行提取,再由短时记忆过度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程。
短时记忆,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与长时记忆一样,也有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时相。其特点是:(1)编码虽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多种形式。但以言语听觉的最为突出;(2)容量有限,一般为 7±2 个信息单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其保持时间约为 15 至 30 秒。?[2]?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3]?
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一般而言,儿歌每句多为5到7字之间(含),其符合人的短时记忆容量。辅读学校中多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其记忆力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较弱,但是由于儿歌的特性,即短小、韵律感强,他们在记忆时也相对比较方便。
比如儿歌《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来。儿歌每句字数为5、5、6、7,这样的字数安排符合人的记忆广度。“杯”、“水”、“嘴”这些押韵的字,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2、能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性
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课的教学基本按照《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课程指导纲要》来完成的。其总目标为“初步掌握自理个人生活、参与家庭生活、适应学校生活、融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使用社会生活”。[4]
其中技能学习时生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能学习如果只是枯燥重复的动作练习,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让枯燥的技能学习变得有趣,结合儿歌创设情境、使用儿歌作为技能的指导,这些都大大提高的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自编儿歌《戴帽子》:天冷了,戴帽子;耳朵要在帽子里;眼睛要在帽子外。结合儿歌中提到的“天冷了,戴帽子”,创设情境冬天外出、或是使用多媒体播放天冷等,借助儿歌所营造出的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学习技能。
不仅如此,儿歌中的“天冷了,戴帽子”,也是认知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3、能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辅读学校生活课的教学中,习惯的培养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习惯的培养不是仅仅靠课堂上说说就行的,而且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我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儿歌的使用恰恰能够潜移默化的将一些生活习惯灌输给学生。
比如自编儿歌《整理书包》:生活用品放小袋,学习用品放大袋,每天整理小书包,养成自理好习惯。短短四句儿歌,学生即知道了整理书包的方法,同时也知道应该每天整理书包,而且整理书包是学会自理的一部分。
二、儿歌在辅读学校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巧用儿歌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学习
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是:识记慢、遗忘快、空间想象力差,活课的教学中,认知的教学占了一定比重。简单枯燥的认知学习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即便是上课时能够记住了,没多久就会忘记了。儿歌在生活课教学中的巧妙利用,使得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儿歌《交通规则》:小朋友,你别跑。站稳脚步把灯瞧;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准备好;过路应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儿歌中将交通规则的要点进行浓缩,变成简短押韵的句子,便于学生记忆。
2.巧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操作步骤
辅读学校生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技能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技能的学习常常需要分步骤来进行。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操作方法很难掌握,操作步骤容易混乱。儿歌能够使用简短的文字将所需要操作的步骤表现出来,学生边念儿歌就能够边一步步的完成技能的学习。
比如儿歌《刷牙》:小小牙刷手中握,挤点牙膏别太多,漱漱口来开始刷,左刷右刷别心急,上刷下刷我会做,我们从小讲卫生,白白牙齿让人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说边做,使手、脑、嘴多种感官参与,并统一协作,轻松地掌握了刷牙的技能。
再比如自编儿歌《剥花生》:花生有个尖尖角,拇指食指捏住它,咔嚓一声掰开来,花生宝宝出来了。学生对于剥花生很没有方向,拿到花生时常会不知所措,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用嘴咬。结合儿歌,学生能够先找到花生“尖尖角”的地方,然后根据儿歌里的提示使用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捏开花生。
3、巧用儿歌帮助学生巩固技能学习
在辅读学校的生活课教学中,有时有些内容因为场地或是时间的局限性不方便经常反复的练习,由于智力障碍学生遗忘比较快的原因,如果一个技能习得后不能时常进行练习,他们会很快忘记。而反复熟读儿歌一定程度上九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技能。所谓“眼到口到心到”,“口到”即为常常读诵,而“心到”即为记住所读内容。学生一定记住了儿歌里的步骤,在下次的操作中就能够以儿歌作为指导,完成操作。
比如儿歌《洗脸》:双手拿起小毛巾,平平整整放手心,洗洗眼,洗洗鼻,洗洗嘴,洗洗颈,最后擦擦小耳朵,小脸洗得真干净。洗脸多发生在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在课堂教学后,学生平时练习的机会会比较少,而且也多不在学校进行。通过儿歌反复的背诵,学生能够将洗脸步骤牢记,以便于此技能的巩固学习,在家洗脸时也能够按步骤进行。
三、儿歌在辅读学校生活课教学中的不足
辅读学校生活课教学中,儿歌作为辅助手段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不是每个生活课所教授内容都有相关的儿歌,大多数时候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编写儿歌。但是很多生活技能并没有固定标准的步骤,每个家庭的生活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有些自编儿歌并不适用于班级每个学生。
总而言之,本校的生活课堂教学中,围绕乐活课程的九大领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从学生的特点与教学规律,利用儿歌的作用把教授技能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活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辅读学校生活课堂教学效率,使智障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立.试探我国古代儿歌体式【J】.社会科学辑刊.198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5年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