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作者:吴广宾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目前小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耐心
        计算需要极大的耐心,对小学生的耐心是一个挑战,很多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缺乏耐心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很多学生认为计算都是按照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进行,没有必要想得太难,因此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对于容易的计算题算得很快,想也不想就写出答案,对于难一点的计算题则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在计算过程中存在抵触心理,不能够完全融入计算的细节中,导致计算过程出错。同时由于对容易题的轻视,对难题的抗拒,使小学生不会花时间在做完计算题之后进行计算题的验算,从而使计算过程出错的概率增加。
(二)缺乏良好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计算题演算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格式,认为演算只不过是得到计算题答案的过程,不用写得那么工整。所以,很多小学生的演算过程写得到处都是,毫无章法,经常在草稿本上写的密密麻麻,分不清楚哪里是题目,哪里是结果。为了节省草稿纸,或者是因为懒惰,很多小学生在自己的手心里进行演算,很容易因为看错而导致计算错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强调演算过程也要写的工工整整,使自己可以看的一目了然,方便自己进行计算结果得到之后的验算过程,增加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是由于这些不良计算习惯的影响,使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粗心大意而产生错误。在很多情况下,计算习惯不好是造成粗心大意最直接的原因。
(三)基础知识能力不牢固
        小学生在解决一些与章节知识相关的计算题时往往表现地得心应手,然而在遇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融会贯通,在遇到相应的综合类题目时,不能够很快地从题目中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进而产生解题过程中的困难。如果能够熟练运用相应的数学工具、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就能够更快地找到计算的途径,使计算过程能够更快进行。
(四)过分依赖计算工具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计算器,通过计算器能够很快得出计算结果,而不用通过复杂的计算一步步得到。因此,小学生就养成了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没有计算工具就不想做计算题。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弱,在遇到计算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找计算器,如果计算器没找到就把计算题先空着,使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惰性增加,不利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分析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掌握基础知识是保证计算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保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计算过程。
2、对运算的算理不理解
        学生在学习计算原理的过程中,经常只理解了其表面形式,懂得如何套用形式进行计算过程,但是对计算原理的本质没有很好的理解,从而造成了计算过程中理解方面的偏差,使计算过程出错。例如:在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大部分都能够掌握使用阶梯式进行计算的技巧,但是并不理解阶梯式背后乘法运算的真正含义,因此当两位数末尾遇到为零的情况,就容易发生计算上的错误。仅仅通过计算的形式无法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不能够形成对计算真正的理解。
3、基本口算不熟练
        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口算能力,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计算的时间。但是如果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达标,在进行口算简化计算的过程中,就会因为口算的错误,而导致计算过程中的错误,从而得不到正确答案。
(二)习惯与心理方面的原因
1、感知较抽象、不准确
        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不能够达到非常透彻的地步,在对计算过程的理解中,也往往只能够通过计算过程的表象来学习如何进行计算,对计算深层次的道理难以明确。由于小学生思维具有模糊、抽象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通过粗糙的感知来理解事物,计算题本身就没有太多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地方,因此小学生对计算题的感知也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形成对计算过程的深入理解。同时,由于目前依然存在的“题海战术”,很多小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求快,因此因为过快的速度而导致读题、审题以及计算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进行题目的理解,导致计算错误情况发生。
2、学习心态不好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心态不好的现象:(1)忽视心理。如同上面原因中所讲,很多小学生在面对计算题时都会有一种忽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通过对运算规则的使用就能够完成的任务,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因此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错误,也没有养成做完计算题后验算的习惯,使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无法找出,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2)畏惧心理。如同上面问题中所讲,很多学生对容易题轻视,对难题畏惧。

由于数学计算的枯燥乏味,在遇到难题时,大量的数字计算使小学生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完成计算过程,从而导致计算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3)懒惰心理。计算题需要通过笔算的方式得出答案,很多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喜欢笔算,能口算就进行口算,不能口算就把计算题先放那里,等一下再算。这种不端正的计算态度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从而使计算过程中错误百出。而且,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省略计算步骤,导致由于漏写某个步骤而使计算过程出错。
3、学习习惯不良
        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常的联系,这就需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计算能力培养计划,从而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锻炼习惯,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计算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而使学生在大量的计算题中迷失了自我,无法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正确方向,从而无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引导小学生使用正确的计算技巧,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认真对待计算过程中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一)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
        要想拥有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小学生对数学计算中的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牢记于心,才能够在计算过程中对其进行灵活应用,从而使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拥有一把锋利的斧子,能够看到任何计算过程中的参天大树。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进行小学生相应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使小学生能够牢牢掌握住相应的数学知识,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进行武装,提高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战斗力,形成一套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进行相应数学基础知识的预习和强化,然后在计算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和计算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事先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些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和计算过程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对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思考,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完成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使数学知识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小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对数学基础知识的预习,帮助小学生进行接下来计算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同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正确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如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性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不再零散地分布在课本中,而是形成一个整体。小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在脑海中形成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框架,从而保证数学基础知识的预习和复习过程都能够顺利进行。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概念时,老师可以向小学生们提问关于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分数,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分数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对分数的基础知识进行牢固掌握,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增添砝码。
(二)数学问题的巧妙导入,启发学生的头脑思维
        教师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与计算相关的问题,从而通过问题对小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引导,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通过科学地设置问题能够有效开发小学生的思路,使小学生能够用更加灵活的思维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数学计算的例子,引起小学生们对计算的兴趣。在引导小学生启发计算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研究小学生们的喜好和思维习惯,从而通过良好的问题指引,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各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更加新奇的方式向小学生们展示计算中的数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小学生对计算知识的认识以及计算能力的提高。如在“认识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们展示漂亮的与比例相关的图片,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激活,从而通过对比例图片的思考,从中找出能够得出相应计算结果的方法。在图片的帮助下,通过向学生们提问的方法,帮助小学生们找到解决计算问题的正确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三)营造数学计算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计算数学问题的兴趣
        在学生开展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深入到计算的过程中去呢?营造数学计算情境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计算问题,并且发现计算问题中的相应计算方法。如老师可以把计算题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列举去商店买东西的例子来开展计算过程的教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充分了解计算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计算困难的问题。
四、总结
        数学计算能力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直接挂钩,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其他数学能力的基础,只有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以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积极思考数学问题,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小学生不仅得到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在数学其他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玲.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3):131-131.
[2]王佩.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4(27):207-207.
[3]曾陆明.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
[4]丁兆阳. 浅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