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   作者:王鑫磊
[导读] 我园通过对课程的开发、转变教师的观念等手段让幼儿在最大程度上跟大自然有亲密接触。
上海市金山区干巷幼儿园 201518
  “亲自然”教育,即是让幼儿与大自然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与互动,从而维护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一个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的探索和认识。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受欧洲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的启示,我们也愈发注重让幼儿真正接触自然、回归自然。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的膨胀,幼儿与自然渐行渐远,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及阻碍了幼儿与自然的接触,这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诸多的影响。因此,我园通过对课程的开发、转变教师的观念等手段让幼儿在最大程度上跟大自然有亲密接触。
  一、亲自然教育的特点
  1.自然性。亲自然教育活动的自然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自然性上,还包括活动环节及操作材料的自然性上。比如在“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大自然中捡树叶、观察树叶、拓印树叶、树叶拼画等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真实感受秋天的丰收和美。
  2.整合性。亲自然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具有相关性并具有融合性。例如:放风筝、爬竹竿活动让幼儿体验了奔跑和攀爬,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健康;观察种植园会引导幼儿对植物的特征、生长情况等做出描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树叶拼贴画活动让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作品,提升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植物种植会促使幼儿观察、测量、对比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蔬菜拓印画要求幼儿利用各种颜色及植物原有的特性完成作品,激发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3.直接经验性。亲自然教育具有直接经验性。幼儿会在天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有效互动,形成有效的自我认知。与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同,亲自然教育更加注重幼儿与自然物的直接接触,关注幼儿经验的直接获得。
  4.随机性。亲自然教育活动可以是预设的各类活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所以具有随机生成性。例如:幼儿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现地上有很多蚂蚁,教师便可随机引导幼儿思考:蚂蚁平时住在哪里?蚂蚁是怎么生活的?蚂蚁是怎么运粮的?这样,一个关于“蚂蚁”的亲自然教学活动便随机生成了。
  二、亲自然教育的价值
  1.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是儿童天性的需求。在大自然中,儿童进行直观的感受、体验,任何事物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经常亲近自然可以帮助儿童减少面对压力时的心理负担,幼儿周围自然环境越多,就越少出现诸如焦虑、多动、自我控制力低下等问题。与父母、与同伴、与老师共同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使幼儿体验对美好事物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其心境也会变得健康、乐观、积极。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大自然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儿童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幼儿在亲自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丰富多样和变化万千,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着幼儿去探索、去发现。
  3.增强幼儿的体质体能。大自然是幼儿天然的运动场地,即使不给他们任何的玩具,幼儿也能够在大自然中开心地活动玩耍、奔跑、跳跃。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空气、阳光和水等资源对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对促进其新陈代谢、体格发育大有好处。
  4.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大自然的美是人类艺术之“母”,人类在与自然的审美交流中抽象出美的元素。大自然中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情景可以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和清晰的审美力。比如在班本化活动中,幼儿和家长用自然界中的树叶为主材料进行树叶拼贴画,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自己进行创造、想象、构图,这一系列活动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亲自然”教育的实践
  1.幼儿园课程的支持——在活动中发现自然。幼儿园是“亲自然”教育实施的主要组织机构,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组织作用。近年来幼儿园开始愈发注重幼儿的自然教育。如本园就基于“亲自然”教育,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三趣”课程。

“三趣”即是情趣、野趣与智趣,具体而言:情趣指参与活动时,幼儿能欣赏与表现美,是一种有兴趣的、轻松而舒适的状态;野趣指利用周围自然环境中可锻炼的因素,进行身体活动,愉悦身心;智趣指通过亲子社会实践,体验丰富认知。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内容应是整体的、全面的,既包含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也包括对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趣”课程的开发,更多的是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资源环境,不仅让幼儿及家长能够走出幼儿园进行活动,有了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又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三趣”课程的开发,为幼儿亲近自然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不仅让让幼儿在亲自然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注重幼儿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家长参与进来,真正做到了家园协同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
  2.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在实践中探究自然。《指南》在科学领域中的首要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教师要引导及支持幼儿探究及观察周围环境中动植物,也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种植和护理,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之情。
  (1)利用室外种植区,开阔幼儿亲自然的视野和学习空间。我园地处农村,利用充分广阔的户外空间创设了“百草园”室外种植区域。户外广阔的空间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并且能够让幼儿的身心更加活跃。幼儿根据自己班级的种植区域和老师、家长共同管理,在种植、翻土、除草、施肥的过程中可以开阔幼儿亲自然体验的视野,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怀。教师可根据季节主题的变化对幼儿在室外进行大自然教育,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自然、喜欢探究。
  (2)利用室内植物角,创设幼儿亲自然的体验环境。班级的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窗口,我们的自然种植角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幼儿精心种植中,变得绿意盎然。为使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更有价值的利用,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亲自种植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探究自然的奥秘及规则、享受种植的乐趣,同时,幼儿在观察、测量、比较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
  3.幼儿园环境的支持——在玩耍中感知自然。幼儿园独天得厚的后山坡、休闲区、沙水区等都为幼儿亲近自然、感知自然提供了条件。陈鹤琴曾说过:“大多数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的。”“凡是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就带幼稚生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野旷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可见,喜欢在自然界中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耍中感知、体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四、亲自然教育的启示
  1.优化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与“亲自然”相关的课程为亲自然教育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但是现有的相关课程对亲自然教育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是活动场地的局限性。现有的幼儿园课程更多的是利用幼儿的家庭资源以及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而较少利用到社会中的特有资源。第二是活动内容的局限性。活动更多的是以亲子活动开展,对于幼儿感受、亲近自然、增强体质、培养亲子情感意义非凡,但是对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还是有着一定的欠缺。第三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局限性。现有的组织形式都是以幼儿园发起,教师主导组织,也可以让家长参与组织活动中。因此,在亲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使亲自然教育内容更全面。
  2.遵循幼儿探究规律。儿童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并形成解释的过程可以称之为儿童的“科学探究”。幼儿通过科学的探究,才会经历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在亲自然的教育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很多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教育者,应不断地遵循幼儿探究的过程。总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亲自然教育是科学学习的一大重要途径,教师要在亲自然教育中不断遵循幼儿的探究规律,提高幼儿科学素养。
  3.转变教师教学角色。在亲自然教育中,教师由教学主导者、设计者、掌控者逐渐转变为观察者、支持者、玩伴、引导者,将幼儿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则是幼儿兴趣的追随者,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不要有过多的干预。
  总之,幼儿园的亲自然教育不仅让幼儿“做中学”,教师也在“做中学”,教师从口头上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内化到教学行为中,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也在亲自然教育的带动下,不断完善课程,营造自然教育氛围,形成独特的园所文化,提升幼儿园的教学品质与理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