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继而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根本,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探究的主体策略,它对于增强可以学习的针对性,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具有特殊价值。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呢?又如何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下面笔者将会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问题情境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辅工具,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当下,许多小学教育研究工作者都在积极对此进行研究分析,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研究这些成果得出结论,教师只有在基于“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依据,以问题素材为核心主体,才能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强数学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继而引导学生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一、利用故事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多的小学生对于死板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感到十分的无趣乏味,甚至是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喜好进行故事“故事引用式”教学,借助于故事背后的特殊背景来有效创设问题的情境,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关联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体积和容积单位》教学时,学生对于新的概念往往都是存在陌生感,但是,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视频。《乌鸦喝水》的故事小学生都在语文课本里读到过,大致有印象,同时结合《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学生几乎都会被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怀着好奇心就随着问题的引入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视频故事的观看很直观的认识到石子的压力将水抬高(发现问题),也就是说石子的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水位被挤出来了(得出数学知识——体积并顺利解答问题)。这样的故事情节带入学生进入体积的学习,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锻炼其问题意识。
二、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教学的应用逐渐被重视,他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收益可谓是惊喜、出其不意。小学生往往对于游戏活动几乎没有免疫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游戏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建设上,可以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建设,使得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幽默。
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可能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24点”游戏教学,这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去除大小王),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取4张,再由另一名学生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其中J、Q、K分别表示11、12、13。如抽到黑桃7,黑桃3,梅花3,梅花7,运用算式7×(3+3÷7)=24就凑成了24,反反复复的游戏活动就能使得学生对于四则运算混合应用掌握熟练。在此过程中,“计算24点”就是一个大问题,通过教师的游戏化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当下,教师需秉持该理念指导,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合理的利用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进行学习继而获得知识,而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正确的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就准备好教学问题并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如此才能在推进教学进程的过程中随时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在知识内容上来讲,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类别之一,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长方形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则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有10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如何才能用这10个纸片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果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哪需要多少个小纸片?”,通过这个问题创设“拼一拼”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裁出10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并拼一拼,这时学生肯定就会想到如何才能裁出1平面厘米的纸片?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按照1x1或0.2x5的方式裁出纸片并尝试拼一拼,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接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更多方法,对面积公式的理解也更加直观、透彻。如此,让学生面对面的进行实物观察,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既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图形的分割拼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操作能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利用故事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依据学生的个性与学习需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增强数学解题能力。上述分析虽然只是笔者的浅见,但仍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以此分析为基础,继续探究更多更好的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静.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182-00182.
[2]田开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探讨[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8):105-105.
[3]杨坤.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1):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