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   作者:莫翠琼
[导读] 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广西荔浦市荔城镇金雷小学 5466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各种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兴趣 直观 想象 审美 体验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现代化。传统的语文教育素材单调、方法单一,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品位。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画面来刺激、吸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多媒体表现手段多样化,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营造一个动感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过程就会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投入情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理解、感悟文章情感,积累语言文字。
  如:教学《夸父追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夸父追日的过程,我播放了动画片,让学生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教学《锄禾》,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能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学生思维,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身心特点,将知识点以不同的动态形式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



  二、直观演示,形象演绎教材
  由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有色有声有形的动态多维立体情境,把教材内容的视听环境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同时感受这一具有时空的情境中的信息,学习兴致盎然,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
  例如在《雷雨》的教学中,首先展现一幅雷雨的画面,通过声音与动画刺激引起学生注意,把文中静止的画面变成色彩鲜艳、声像结合的活动画面,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被动状态进入主动状态,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转化为学习动力。
  三、启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把16船泥沙铲到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将河套堵塞。”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议论纷纷,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这时候,教师请学生将他们想出的好办法写出来进行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可把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进而陶冶其情操。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再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语言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
  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等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
  如《星星的新朋友》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像。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地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总之,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也将得到张扬与凸现。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和创新,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海南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