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中的疑问,引领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见解的勇气,通过对疑问的讨论研究,最终获得提高。
【关键词】好奇心 求知欲 引导 思维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
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学生实验活动。学生们带着新鲜、兴奋走进了实验室。我请学生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一切水到渠成。我正准备总结,突然,一个非常响亮的爆炸声传来,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是学生江海洋,一个平时不爱学习喜欢体育运动的大个男生。我赶忙跑上去,所幸没事。原先没有准备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抓紧做完实验下课吧。然而我又看到许多学生眼睛里因为这一问题而散发的光彩。是啊这个“火花”来之不易,轻易放过它,可能会丧失一次绝佳的教学机遇,更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既然已经出现了,不如乘机引导,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于是,我趁机引导全体同学围绕“试管发生爆炸的原因”展开讨论,不同的声音还真不少:
“加热前未均匀加热试管。”
“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没稍向下倾斜,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或原来固体药品中含有湿存水的缘故,水从试管口流向试管底而引起试管炸裂。”
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总结的看法有:
“加热前未均匀加热试管。”
“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夹持试管的铁夹过紧,未留出试管受热膨胀的余地,使试管受热膨胀发生炸裂。
“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
当加热时试管外壁有的地方先干燥,有的地方后干燥,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引起试管炸裂”?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没稍向下倾斜,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或原来固体药品中含有湿存水的缘故,水从试管口流向试管底而引起试管炸裂。”
“给试管加热时,没先给整个试管均匀受热,而是直接给试管中的放药品部分的试管处加热,而引起试管炸裂。”
“给试管加热时,酒精灯的焰心与试管接触,而引起试管炸裂。”“烧得很热的试管放在桌子上或试管架上而引起试管炸裂。”
“实验过程中有冷的液体溅到被加热的试管上或烧得很热的试管还未冷却,如用冷水冲洗很可能出现炸裂。”
借机我引导学生们以后做实验时一定要按要求、步骤认真完成。
看着学生们认真劲,我知道这节课远远超过了预想的效果。课堂上学生们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激情点燃。
[教学反思]
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对教学参考资料应当有自己的观点,对所谓的“定论”也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我们停留在前人的见解上裹足不前,不敢怀疑,不敢超越,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为知识的动态研究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教师应当营造一定的让学生得到充分施展才华、放飞自由心灵的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想:应该从疑问处来。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中的疑问,引领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见解的勇气,通过对疑问的讨论研究,最终获得提高。
化学之路处处崎岖而又处处孕育精彩。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变主讲为引导,敢于放手,给学生表达心声的机会与施展才华的舞台,尊重他们的亲身体验,定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作者简介:
闫雪飞,1975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西省左权县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