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职师德建设的法治化困境与出路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作者:熊晶
[导读]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法制化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法制化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师德建设的法治化,综合实际状况系统分析,探究师德建设的法治化的困境问题,通过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学生的教育管理,实现法治化的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文章主要对高职师德建设的法治化困境与出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师德建设;法治化;困境;出路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的法制化就是通过法律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规范,提升高职师德建设效果,推动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的的一种方式,对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进行分析论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综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探究有效的路径与方式,可以为师德建设的法治化奠定基础。
一、高职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困境与问题
第一,法制缺位
        在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第一条就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定。但是在整体上来说,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对师德建设进行细化分析,高职院校额师德教育还缺乏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约束。在教育工作中,依法执教,推动师德法治化建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有足够的道德修养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高职师德在法治化建设中必须要在获得法律的支持。
第二,师德错位
师德就是教师的品性修养、道德以及人格的综合体。师德的本质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基所在。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状况良好,但是思想道德素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育人意识,为人师表意识淡化,学术道德行为失范。在市场化发展背景之下,教师的人文精神、敬业精神被逐渐的弱化,学生也缺乏对教师的认同感,接纳程度逐渐降低。高职院校要实现师德的法治化建设,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二、高职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出路
         第一,制定规范制度,强化师德管理
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固有思维模式无法在短期中出现显著的变化。在高职院通过法治化的方式进行师德建设管理,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可以在短期中实现管理的效果与目的。管理者通过法律规定加强约束管理,可以提升管理者的配合性,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法治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构建完善的、标准的法律规范。而在整体上来说,我国教育领域的法治化教育还是不足,高职院校的管理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与制度,学校缺乏完善的、科学的法治化管理制度。而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国家就要综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状况的法律规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管理,在实践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同时,一些法律规范缺乏操作性,没有综合实际状况分析,也是师德建设的法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此种问题,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要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更新,加强细节分析,增强法律规定的指导性以及操作性。
在实践中,师德法治化建设要在《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义务教育法》等几个法律领域严格规范,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内容。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则要基于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条款,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规章制度,在法律规定要求基础之上,对学校的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分析,加强对教师的引导,提升规章制度的可操作化以及人性化特,构建良好的法制化环境。

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规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对各个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师德建设的法治化奠定基础。
第二,通过人本理念进行师德法治化建设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就是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两个方面,在进行法制化的治理中,双方要相互沟通与合作,才可以提升法律意识。对此,学校管理人员要强化法制学习,提升法制意识。在处理日常工作的时候,要基于国家规定的法律条款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正确处置,保障处理方式合乎规定,符合流程。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始终坚持人本主义,要重视与学教师的平等沟通与交流,提升自身的法制观念与意识。学校要通过针对性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一些专业法律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素养、涵养,提升教师的师德建设意识,在法律的规范与约束之下构建良好的环境与氛围。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通过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将法治化理念与人本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实践中,要重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构建一个民主、和谐、法治化的校园环境以及氛围,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提升教师的法律观念与意识。
         将高校师德建设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要通过道德、法律加强约束管理,提升二者的契合性,通过法律的方式加强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管理,提升操作性,利用道德进行约束管理,基于现有的法律规范为基础,树立师德建设的法治化意识,在教育与法律的整合试下,将师德建设的法治化变成一种法律秩序。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升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加强对教师的规范与约束,通过条款规范强化教师的管理,强化职业教育,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师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
高职院校要综合实际状况,在法律的支持之下构建申诉机制,分析实际状况,受到的处罚进行系统的分析,学教师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校必须要公开、公正、透明的调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而在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背景之下,要基于国家法律规定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规定要求,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个人行为、品性、价值观念等进行严格的约束与管理。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其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对此,要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薪资、学习机会等方式基于鼓励,对于表现不良的教师可以通过师德建设的法治化专业培训、个人素养教育等方式进行教育,综合具体状况进行处罚,进而加强对教师的规范与约束,凸显师德建设法治化的作用与效能。
第四,建构严格的教师引进制度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高校在进行人才招聘过程中,对教师的学历、学术研究等较为关注,并没有对教师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进行系统的分析,没有将师德纳入分析的范围,此种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师德的法治化建设与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标准,要对教师的学历、学位、思想素质等进行全面分析,要重视品德考量与分析。
结束语:
        我国高校师德规范法治化的建设与发展,就是通过法律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演变形成教师的普遍遵守的行为。通过法律的方式对师德进行约束管理,构建师德建设的法治化环境,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与义务。
参考文献:
[1].陈熄亮. 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化解[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3):70-71.
[2].喻衍红.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困境、原因及实现路径分析[J]. 教师, 2017(30):73-73.
[3].于楠. 高职教育管理法治化发展困境及实现方略[J]. 知识经济, 2016(16):114-114.
[4].袁劲果. 注册入学制度下民办高职师德建设困境与对策[J]. 当代职业教育, 2015(2):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