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作者:王慧慧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做出一系列变革创新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做出一系列变革创新,就思政教学方面来说,应该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利用多种网络教学方式和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引言
        现今,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资源碎片化及信息负面化问题日益严重。受此影响,高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不良网络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健康影响,通过建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将网络环境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变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推进的有利条件为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切实的信息资源保障。
        1“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意义
        首先,“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信息时代的来临丰富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也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摆脱了传统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社会信息的方式,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其次,“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高校思政教师了解大学生心理变化的途径,增强了沟通水平。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高校师生除课堂教学外沟通难的困难,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生活应用软件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生活上的互动和交流,在拓展师生间沟通距离的基础上,极大的拉动了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为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2.1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移动平台
        依托“互联网+教育”理论,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移动平台的建设,从而使得校园移动平台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校园移动平台建设上,学校各级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所有互联网信息都要经过筛选、甄别和审核,对于互联网中一些不健康的反动、色情信息彻底清除,对于一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损害的信息要坚决抵制,建设和塑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信息平台,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2.2深掘教学资源,将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尽管“互联网+”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众多APP、个性化网络平台以及资源共享媒介层出不穷,但如何正确的挖掘网络资源恰当的适用于学生之中?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所授内容感同身受?引导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客观评价?自然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把个性与共性相结合。首先,教师不仅要尊重教材内容这个共性,而且还需要深度挖掘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生活、刻在学生头脑的个性素材。例如结合思政理论课的部分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特有的文化景点、爱国主义基地,了解革命英雄事迹等活动。其次,教师还可以以学生专业本身作为教学资源,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给生科院学生上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简单展示物种及其名称来作为课堂导入,生动讲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总之,通过图文并茂的事实真相,绘声绘色的内容阐述,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感兴趣,使他们真正理解思政课内容所传达的价值取向。通过这种个性化与共性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而且为其增添了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3塑造开放透明的思政教育新生态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是人类与网络共存的时代,那么青年大学生将代表人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群体,他们将在这个网络环境中学习、社交、娱乐和生活,因此塑造一个开放透明的新时代大学生“互联网+思政教育”新生态就十分重要。首先,高校教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审视当下的网络世界,真正走进被网络重重包围的青年大学生。对待网络时代的负面影响,不要盲目地回避拒绝,甚至去压制,要积极主动地走进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青年学生,了解他们喜欢和关注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回应他们的需求。其次,要积极建立和创新符合青年心理特征,受青年喜欢的网络思政教育主题活动,让正能量网络文化成为主导,稀释当下不文明的网络文化和负能量。再次,要努力建设好网络时代的各种“微阵地”,比如微博和微信。开展青年喜欢的各种“微活动”,比如微电影、微公益,并利用“微阵地”和“微活动”,培养一些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大学生作为网络中的“微领袖”,加入到网络青年志愿者的服务队伍中。最后,要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建立矩阵式的网络监控体系,出台相关的网络管理和处罚制度,做到网络世界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2.4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首先,高校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互联网交流平台,并在互联网平台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将社会和生活中典型的思政教育案例分享给学生,并让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测试,使教师进一步充分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活动和网络评选的方式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并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登录校园思政网站平台或互动社区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提出相关意见和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
        2.5创新线上与线下教育双向融合教学实践新模式
        线上与线下教育双结合,是“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本文中提出的线上与线上教育双向结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传统“互联网+”模式下,仅将网络资源教学作为高校教学补充。相比于传统“互联网+”教育模式,本文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更倾向于提倡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效平衡,使各类教学方式的运用,不再以依附的方式存在,而是可以形成独立的教育管理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之间,仅需形成教学连带关系,即可保障教学同步,使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更为紧密。如此,方能保障各类教学方式的运用,均可在教学实践方面发挥其实际意义。例如,高校思政教育可利用线上平台提供基础教学案例,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讨论问题,同时,亦可利用网络环境,建立思政教育沟通交流平台,在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也能利用网络更好地传播积极正确的思想观点,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能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以此,通过“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有效性。
        结语
        传统思政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教育和讲解,不断丰富思政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龙玥.“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
        [2]韩有桧.“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
        [3]刘慧.浅谈”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