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重塑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6期   作者:李嘉
[导读]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逐渐形成,涌现了一批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能型大国工匠。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逐渐形成,涌现了一批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能型大国工匠。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是经济提档升级的“发动机”。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塑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新时代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重塑“工匠精神”的意义
        “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还需要培养鲁班。”陈宝生部长的这番话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也为我国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不仅代表了匠者的初心,更彰显着大国之风范。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依托新媒体技术,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环境优化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人才结构,促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重塑 “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在高考录取批次上分数相对低,学生文化水平较差,且大多数高职由中职合并升格而来,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
        1.师资队伍先进性不足。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本职岗位上润物无声,诲人不倦,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个人利益和现实压力的驱使下,高职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2.育人环境缺失。“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不单需要教师的掌舵领航,还要依靠外部环境的感染,然而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诸如校园内结构布局不合理、校训石不够醒目、校史馆开放时间有限等因素,让学生无从“学校史、知校情”,谈何自觉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认同。长此以往,难免会致使 “工匠精神”沦为“纸上谈兵”。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重塑探索
        要重塑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不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匠人”队伍,还要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匠人”氛围,更要搭建广阔的“匠人”平台。
        1.强化教师职业素质,提高育人实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重塑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必然要从审视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入手。一是端正匠心,既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又要本着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态度;二是培育匠德,即在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三是提升匠才,在掌握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此外,改进教育方式。“互联网+”浪潮催生了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高职教师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与时俱进地强化价值引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职教师只有将执着的匠心、崇高的匠德和丰沛的匠才三者融会贯通,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言传身教,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涵养育人氛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其一,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所在,对校内空间布局和艺术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如:将名人名言、励志标语以条幅、图片等形式悬挂在食堂、教学楼、宿舍楼的走廊上;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历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的先进事迹,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知和理解。其二,依托团学组织,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标杆引领作用。社团、学生会在大学生中影响力广、感召力强,理应成为塑造“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学生干部和党团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能起到朋辈示范效应。通过广泛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以及社团模拟实践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巩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最为显著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高职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渗透进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中,融入到校园内每一个角落里,体现在每一次实训操作上,引领高职学生带着这种精神完成学业、走向岗位、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成海涛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
        [2]张娟娟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3]王厚山 工匠精神渗透职业教育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