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6期   作者:王战创
[导读] 自信,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观音堂九年制学校 712200
        摘 要:自信,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应当是在某专业、某领域学有所成的人。学识广博的人由于有深厚的知识学问“垫底”,因此当他面对学生时,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自信来。这种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传授知识。
        关键词:自信心 修养 知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就像一根红烛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在燃烧着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绝唱道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与无私。作为教师,必须有督促学生向善的耐心,有处理繁琐教学事务的细心,还要有坚守岗位毫不懈怠的忠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细心耐心,更需要十足的奋劲、理想、担当,在新时代里做“自信教师”。
        一、自信心的内涵
        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但我们必须清楚,信心只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从逻辑来讲依然有其盲目性。而我们可以通过挑前面的位子坐、练习正视别人、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练习当众发言等等方法建立我们自信的方法。在现实社会中,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育行业,教师职业自信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行为中自己相信自己,既然做了教师这项崇高的职业,就一定成为孩子的拓荒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大家学习和敬佩的名教师。同时,永远保持平和而谦逊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规律,有深厚的教师底气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教师职业的自信心,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自信的人,懂得“我的天赋是用来做某件事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件事必须做成”。依靠着这样坚强的支柱,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发挥每一份潜力,在快乐学习、尝试、体验、感悟与探究中,将一艘艘可爱无知的小船驶向成功的彼岸,获得事业与人生的成功。



        二、提高教师自信心的途径分析
        1.积极转变观念,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树立自信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上升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接受者和开发者。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断地提高威信。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广博、浑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指导好学生,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形象。
        2.积极参与,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非常重要。通过听课、观摩、研讨等交流活动,展示教学技能,切磋教学经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提高教学水平。其实,听课如同看戏。教师要多听同伴的课、优秀教师的课、名师的课、大师的课。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再加上用心思考、揣摩、领悟、演练,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多学习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我们不但要听同行们的课,还要多听听与己截然不同的课,多加比较鉴别、批判继承、消化吸收,会更好地开启教学思维、顿悟教学灵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学习,夯实知识沉淀,奠定自信心。作为教师,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这是教好功课的前提和需要。我们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把握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样就能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开始,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打磨语言,注重仪表,恰当运用言行举止,发展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气氛的把握。如果教师的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的仪容仪表、举止等如果不合体,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学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不断成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作为教师,要做到勤学习、勤积累、勤总结、勤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实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