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为了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国的伟大理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解决好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发挥其重大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助力我国社会发展、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记重拳。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的瓶颈,亟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科学性、育人内容的针对性、育人主体的亲和力和育人环境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引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新的科技、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大发展的时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当今时代下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今时代大学生的脑神经系统越发成熟,抽象思维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断显现,形成了其个性张扬、独立、自主的个性,他们的行为实践不再完全顺从家长和老师。尤其是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在强烈自我意识的作用下,使其对于周围事物都具有自身独到的见解,相比较老一辈而言当今大学生思想更为开放、成熟,知识面也较广。此种情况下如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思政教学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必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构成不好的影响。为此,面对社会新环境、新事物,思政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改进传统教育模式,树立高校教育权威
(1)在自媒体的新环境下,高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学生成长的氛围,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将自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植入思政教育方式。自媒体影响下的思政教育环境,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教学关系是对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学生敢于“发声”,对授课内容敢于提出质疑、与教师进行探讨,而教师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巩固教学内容,改进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模式,重新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所以高校对待自媒体的态度亟待转变,应主动出击、积极应用自媒体,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其缺点并及时改正。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固化思维,高校还需打通与学生沟通的自媒体平台,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加深对学生动态的了解程度,切实提高教育水准。
(2)高校对待自媒体,应该跟对待思政教育一样,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抓紧建设自己的思政教育自媒体平台,努力营造校园文化的新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充满正能量的校园自媒体。高校的自媒体平台,是一个对技术和文化要求都很高的平台,需要发动全校所有思政教育工作团队的力量,做好日常监管、定期更新和维护,还要打造亮点和特色,吸引所有学生都加入我们的教育平台。
(3)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整体素质。首先,高校应鼓励教师尽快适应自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新模式、转变观念,对新形势下充满个性的学生们多一点耐心,解放思想,理论结合实际,研究出适合当代学生的教育品牌;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者的自媒体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成效,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自媒体专业素养,为高校的自媒体新平台保驾护航;最后,保证思政教师的正确意识形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灌输给学生,启发学生,树立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2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增强教育时效性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传统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互动机制。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作为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作为主体,则承担着全部的教学任务。
但在微时代背景下,需要转变这种主客二元的分立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开放和互相尊重的。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与新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进行考量。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由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创新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高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品牌栏目,如“中国梦学子梦”“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以官方微博、微信为核心的“双微”矩阵,通过官微,及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态。内容要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贴近,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新媒体上发布学生日常工作的推进情况,加强与学生沟通,对反馈意见及时搜集,使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以取得学生群体的信任。树立账号主体的权威性,发布正确的言论,引导网络上重大舆情的导向,将精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有侧重地发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
3实行层次性教育,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良好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渐提升综合素质、逐渐提高品质品德等,还需要做到“分层推进”。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科学、合理的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并且保证每个层次都是相对独立的,而各个层次之间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此有利于逐层递进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笔者参考相关资料,提出层次性教育建议是:第一层为校园文明建设,也就是围绕大学生素质教育来制定健全的长效机制,依次为准来约束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展开能够有利于优化校园环境;第二层是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围绕大学生素养提升,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如文化宣讲会、文化专题播报等,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第三层次是道德教育,也就是围绕大学生品质品德提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道德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道德教育等,感染和激励学生,促使学生良好发展。
4创设文化环境渗透,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潜在的熏陶人、感染人、感化人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教育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文化活动,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融入到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学报、电台、微信群、QQ群、论坛等平台扩大宣传,有效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打造良好校风环境。坚持把“四个自信”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广泛开展学院、院系文化环境评优票选、诗词大会竞赛、感动中国历史人物讲演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归属情感,由此让高校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敬畏心和爱国主义情怀。让高校学生以更加充沛的精神状态、更加鲜明的价值追求,自觉将知识技能和个人理想转化为责任及担当行为。
结语
在未来,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是由社会多方面环境因素所共同导致的,因此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我们必须始终坚定创新改革的决心不动摇,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注意问题的总结,通过“回头看”来发现其中不完善之处,以此来切实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会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14(01):126-127.
[2]刘丁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71.
[3]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