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128419830329XXXX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它主要由水泥、碎石、水、砂和增强混合料组成。在混合过程中,水和水泥相互反应形成凝胶状物质。通过砂、石和混合料的加固作用,可以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因此也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施工技术。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方法没有掌握,对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过程中,有必要从细节层面全方位优化混凝土技术,充分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作用,促进建筑业健康安全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导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城市建设所需的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政府职能部门建筑、社会公共设施建筑等数量不断增加,为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进一步的空间。随着高层、大型、复杂结构建筑的出现,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在浇筑过程中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论述了混凝土浇筑技术及其应用,希望能为我国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主要技术特点
客观地讲,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用于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的其他部位,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的总量非常大,混凝土的密度也很大。为了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必须细致、保质保量。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施工工艺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或不正确,其影响将非常可怕,不仅会因混凝土浇筑施工不合格而导致建筑工程的各种缺陷和安全隐患,还会直接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项目的高度变化会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混凝土浇筑不受施工空间的限制,必须承受较大的重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施工项目的整体结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混凝土,采用土方浇筑的施工工艺,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现状
从概念上讲,混凝土浇筑,顾名思义,就是将混凝土灌入模具直至塑化的全过程。混凝土浇筑在我国建筑行业应用广泛,也被施工队伍称为“混凝土驱动”。毫无疑问,混凝土浇筑的广泛应用将对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浇筑技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受到诸多限制。场地条件、结构位置、结构形状、运输距离、施工现场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因此,施工队伍必须采取具体分析的总体策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生产、成型和硬化过程中各种外部不利条件的破坏和干扰。另外,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混凝土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和改进。从实践上讲,根据当前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分析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一些细节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3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3.1 振捣施工的技术应用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结合现场实际操作进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振动施工中,核心内容是振动设备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骨料粒径较大,且这种混合料的粘度较高,则在振动施工中,应选择振幅较大、振动频率较低的振动设备。
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骨料粒径小,且这种混合料的流动性强,则在振捣施工中,可选用振幅小、振动频率高的振捣设备。同时,在不同结构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振动设备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浇筑基础板后,由于结构的厚度较大,在振动期间应选择浸没式振动设备。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合理控制振动时间。多数情况下,振捣时间不超过30s,同时观察混凝土的振捣效果。如果混凝土表面有水泥浆或没有气泡冒出,应及时停止振捣,避免振动幅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3.2养护作业的技术应用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初凝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内完成,但终凝时间较长,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结构振动运行完成后,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对结构进行维修,维修时间应控制在一周左右。在混凝土养护作业过程中,主要内容是进行保温保湿作业。如果施工时间是在夏季,那么在养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混凝土的保湿。振捣完毕后12小时内,用草席覆盖结构表面,同时在草席上洒水,保证混凝土表面结构的润湿性。如果施工时间是冬季,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需要做好保温,如在结构表面覆盖薄膜和草席,尽量减少喷水等作业,同时做好环境温度监测,防止水化热量逸出,导致结构裂缝问题。
3.3 浇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适用于承压结构的施工,如基础板、屋面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施工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浇筑方法有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浇筑法和倾斜分层浇筑法。其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施工速度,以防止结构水化热过大,导致结构裂缝的发生。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筑过程中的外部温度和浇筑后的温度变化,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此外,对于重要的建筑结构,如基础板、楼顶等,在浇筑时,必须保证浇筑过程的连续性,提高工程的浇筑效果。
3.4混凝土浇筑过程
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很高。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以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浇注工艺主要分为综合分层、剩余分层和分段分层。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浇筑工艺。以厂房为例,由于厂房占地面积大、规模大,在实际施工中应采用冗余层技术。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原则,施工人员应自下而上浇筑,待下部浇筑凝固后再浇筑厂房上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施工环境潮湿寒冷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水浸透施工材料,使施工材料变质。此外,还应验证混凝土材料中的含水量。如果混凝土材料含水量超标,相关人员需要及时调整材料,确保施工项目如期完工。在钢筋的选择上,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承载力选择合适的钢筋。以避免钢材浪费的现象。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选用重、大体积的钢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影响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和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更加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从施工准备阶段的三个阶段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施工,施工进度和施工后,包括材料入库、材料配合比、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动、混凝土养护等水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6.
[2]刘德慧.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住宅产业,2019(8):50-51.
[3]胡友斌.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