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三山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作者:刘三山
[导读]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早期发展阶段中,多数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使用阶段中普遍存在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建筑业主的居住体验造成严重影响。
        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0012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早期发展阶段中,多数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使用阶段中普遍存在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建筑业主的居住体验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房屋建筑工程逐渐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替代传统混凝土技术,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混凝土施工作业的复杂程度与难度系数也有所提升,必须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因此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引言
        与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而言,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工序流程复杂、涉及面广、施工要求高等技术应用特征,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因此,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被公认为行业谋求进一步发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工序流程与应用关键点
        1.前期施工准备
        (1)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为,采取人工加力方式,对钢筋材料进行张拉处理,从而有效利用钢筋材料自身的回缩力,使得混凝土受拉区预先承受压力、储存预加压力。而由于需要采取人工加力方式,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环节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有效预防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系数,需要提前开展人员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技术交底)工作。
        (2)材料与设备质量管理。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环节,需要使用多种施工机械设备与混凝土、钢筋等施工材料。这类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材料实际性能将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例如在所配置、使用钢筋材料的回缩力较弱时,不但会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定可能出现钢筋断裂等施工问题。因此,要在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开展材料与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对劣质材料与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如开展材料抽样质检工作等等。
        2.钢筋布置
        在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受到工艺限制,需要配置、使用强度系数相对较高的钢筋材料,同时基于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具有高度合理性的钢筋功能布置方案,以实现对不同种类钢筋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来看,在多数房屋建筑工程中,主要将所配置钢筋材料划分为架立钢筋以及受力钢筋两类,且不同种类钢筋材料之间的架构组装形式、各项施工参数与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钢筋布置环节中,需要根据不同钢筋材料的种类,严格遵循相关架构施工要求以组织开展钢筋标记、绑扎以及焊接作业,有效预防钢筋布置出错等施工问题的出现。此外,在这一工序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控制钢绞线质量。在钢筋焊接环节中,时常受到外界与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钢绞线破损弯曲等问题,进而对钢筋焊接质量与其固定程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展预应力钢筋焊接作业前,需要重点对所使用钢绞线的结构完好性、顺直度、规格尺寸等开展全面检查工作,确保钢绞线成品质量与施工要求完全符合后,再组织开展预应力钢筋固定焊接作业。
        (2)选择适当预应力筋穿管方式。在当前多数房屋建筑工程中,普遍选择在将预应力筋铺设与波纹管铺设作业进行同步开展,并将预应力筋穿入波纹管内。但在这一工序环节中,有一定可能出现波纹管破损问题(受预应力筋穿管作业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穿管方式(例如在某工程中,选择采用人工单根穿束方式),以预防波纹管破损问题的出现。而在出现波纹管破损问题后,也需要及时使用防水胶带等材料对波纹管破损处进行粘合、修补,并在破损区域过大时对损坏波纹管进行更换。
        (3)波纹管开孔。

当预应力筋铺设、固定作业完成后,及时对施工成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预应力筋的水平位置、方向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随后施工人员于波纹管上方区域打出一个适当孔径大小的孔洞,预防漏浆施工问题的出现。
        3.线道布置
        在预应力混凝土线道安装准备阶段中,需要对线道布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及施工成果)进行评估检查,进一步细化方案施工步骤与内容(同时包括具体安装范围以及参数标准),及时对所存在的各项质量问题、施工问题进行优化解决,例如更换劣质/破损钢绞线等等。在线道布置环节,常见施工问题包括穿梭导向误差、封锚长度偏差等等。针对穿梭导向误差问题,需要在穿梭施工环节中对所使用导向及转向装置的角度、方位及时进行纠偏,确保最终误差数值大小符合相关施工要求。而针对封锚长度偏差问题,则需要在预应力筋张拉以及压浆施工环节中,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时间长度、混凝土承载系数加以有效控制,并在工序交接环节(封锚作业开展前)对两侧混凝土加以清理。
        4.混凝土施工
        (1)控制混凝土质量。如若企业未选择配置、使用商品混凝土,则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工程设计要求)以针对性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并对混凝土搅拌时间长度、搅拌力度进行控制。在充分保障所配制混凝土材料各项性能均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混凝土搅拌效果。
        (2)选择合理施工方式。在多数房屋建筑工程中,普遍选择开展一次浇筑与二次浇筑作业。而在二次浇筑作业环节中,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以制定合理施工顺序、选择恰当施工方式。以某工程为例,基于实际施工情况,选择优先对地板以及顶板区域开展二次浇筑作业,随后对翼板进行施工。
        (3)做好混凝土湿润处理工作。在混凝土施工环节中,所浇筑混凝土材料普遍会出现水化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流失大量水分,进而导致混凝土多项性能的下降,在问题严重时也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及时做好混凝土湿润处理工作,有效预防混凝土水化裂缝问题。例如使用适当种类的保湿材料对混凝土进行覆盖等等。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应用实例
        以某房屋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建筑结构由七层裙房与19层主楼构成,高度分别为42m与78m。在该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阶段中,所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为局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选择将预应力梁结构后浇孔以作为张拉空间,具有穿插施工效率低、单层面积大、局部压力大等施工特征。如若直接采取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展作业,将有一定可能出现局部压力过大、混凝土破损等施工问题。针对于此,该工程选择在原有技术工序流程中增设孔道灌浆、埋设波纹管等工序环节,从而预防各类施工问题的出现。此外,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环节中,面临着钢筋混凝土粘结效果较差、混凝土强度系数低、建筑结构韧性不足等施工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工程选择采取使用光面钢丝针设备处理钢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加强板砖隔墙固定系数等施工措施,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效果、结构韧性与整体性等各项建筑结构性能加以优化提升,同时也对实现了对墙体变形程度的有效抑制。
        结语:通过上述技术应用实例分析结果,可以深入了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价值与重要性。因此各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力度,及早明确各项技术关键点与应用难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挖掘技术潜在应用价值,以实现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提升,为建筑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易梅.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12)
        [2]张大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
        [3]白玉龙.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居舍.201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