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3/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4期   作者:张宇
[导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
         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而博物馆是文物保藏、研究、展陈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博物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城市文化进步,加强社会教育、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作为我国历史文物的收藏场所,博物馆对消防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将毁于一旦,因此其消防安全保护措施做好非常重要。
         关键字:博物馆 消防安全 标准化
         博物馆安全为保障博物馆正常运行和保障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已经被视作博物馆一切工作的“生命安全线”。博物馆安全重要不仅是因为对于保障文物而言很重要,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观众流量日剧增加,博物馆日渐成为各种敌对势力攻击的对象,若消防安全管理做不好,不仅会危及博物馆文物安全,还将会危及社会治安。因此本文将从当前博物馆安全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博物馆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方法的建议。
一.当前博物馆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近些年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增长速度逐年上升,从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仅有25座博物馆,到如今拥有3598座博物馆。博物馆观众的数量也成倍增长,数据显示,仅仅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家,接待观众总数8062625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6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人观众139万人次,占比17%,北京地区观众356万人次,占比44%,外籍观众77万人次,占比9.5%。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接待量与上一年度相比,观众总量增加了51万人次。
         伴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众多,人员密集且复杂性强,流动性大,不易控制,如馆内吸烟、人为损坏消防设施也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如今我国博物馆文物安全形势仍旧较为严峻。主要分为盗窃与消防安全两方面。表1是为作者根据网络新闻等资料整理的2000年以来国内外博物馆及文物类建筑的火灾案例统计情况。博物馆由于耐火性低,建筑时代久远,防火设备并不完善,防火性低的原因,很容易产生消防安全问题。
表1 2000年以来国内外博物馆及文物类建筑的的火灾案例统计(部分)
        

         博物馆文物防盗问题以外,防火形势同样也非常严峻。博物馆中的文物有大量是易燃物,如丝绸制品和纸制品,活在对于博物馆文物、工作人员和博物馆服务设施而言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2007年巴黎市政府调研显示,世界上每年都有一座博物馆由于火灾而崩塌。我国也存在这种情况,1977年3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电气短路引起火灾。8月12日,台北故宫南院发生发生火情,消防员立即到场,火势于2时22分控制、2时32分熄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分析,3楼空调机房为事故点,机房内的变电箱走火导致了火灾发生,火势局限于变电箱本身,并未蔓延。
         博物馆的规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断在扩大,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合理分析博物馆消防安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应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从根源杜绝消防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博物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消防规范长期滞后
         我国如今博物馆安全消防系统的设计参考的一直都是《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2015。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有许多更有效更新型的消防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出现,对于博物馆消防安全有着更合理的保障。然而,由于博物馆安全消防系统的设计参考一直都参考91一年的版本,不能够完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博物馆建筑的要求。在管理方面更是有很大的欠缺。除此之外,博物馆的消防安全规定也仅仅只规定了安保方面的要求,保障了博物馆文物防盗的情况,但是对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管理叙述较少。在消防安全方面没有一个具体的参照,就会导致各个博物馆消防安全系统质量参差不齐。
         2.2文物保护事业缺乏人才
         不同的文物的消防安全保护方式不同,具体文物的保护方式应该要具体分析。这就需要了解文物的专家给出建议。然而如今我国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方面的人才非常少,我国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鉴定和保护等等关于文物保护的课程和专业,但是开设院校较少,招生人数也不足,同时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着方面工作的的人也较少。这种情况下,就导致文物博物安全方面的专业教育不足,专业人才不足,不是所有博物馆都有专业的人才来设计及具体文物的保护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不发生火灾或者盗窃案件,文物仍旧会因为不恰当的保存而随着时间磨损。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博物馆消防安全建设方面专业工作的开展。
         2.3社会缺乏对文物事业的足够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逐渐的丰富,博物馆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仍旧不足。大众对于博物馆的认识仅仅体现在对于古代文物的喜爱而已,然而在喜爱之外,对于博物馆消防安全的重视非常淡薄,公众浏览博物馆的频率上升了,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博物馆的经营与管理,博物馆志愿者也很难招聘,博物馆消防安全引起重视也是在发生事故之后,这说明整个社会都缺乏对于文物事业的重视。
三.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措施
         3.1加强宣传和社会参与
         想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博物消防安全,那么就要从博物馆自身做起引导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消防安全保护事业中来。在群众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宣传部门可以结合博物馆本身的的特色,文物的特点,利用人们对于本地区历史文化的热爱,煽动大家想要保护文物的热情,激发公众参与到文物保护的事业中来。
         3.2完善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教育部门应该多多鼓励高校开设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并且联合博物馆为该专业同学开始定点就业等项目,积极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用到实处,又能够解决各个博物馆缺乏文物维护人才的情况。同时要对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和学业支持,帮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学习知识。
         3.3完善博物馆安全规范设计。应集中各个博物馆设计专家一起建设一套专门用于规范博物馆消防安全的手册,对我国博物馆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提出一个最基本的规范,让各个博物馆在建造的过程中,消防标砖有所参考,有利于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同时让博物馆安全工作有章程可以依赖。
参考文献:
         [1]肖潇.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事件看我国博物馆消防安全[J].科技风,2019(10):209.
         [1]连兴.浅谈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2):118-119.
         [1]李若新.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13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