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发表时间:2020/3/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4期   作者:孙俊红
[导读] 随着我国农业的加速发展,灌区水利工程已然成为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加速发展,灌区水利工程已然成为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作物产值。做好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积极影响。为了使灌区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必须加强管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所保证。另外,做好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不但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提升生态效益。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易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对此,本文分析了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灌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1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意识薄弱
         现如今,在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及建设单位都较为重视工程的建设质量问题,往往不重视建设管理,致使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之所以工程建成后相关的管理工作存在混乱现象,主要是因为缺少健全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管理职责的范围不明确,同时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对相关建设设施缺乏操作技能,当设施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使用时不能及时进行修理,并对问题的相关责任互相推脱。另外,相关部门对灌区水利工程的支持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户随之减少了农业生产规模,家中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使得整体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也降低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了水利工程灌溉需求。
         1.2基础设施缺乏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灌区水利工程的作用,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设施。然而,在现如今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多数地区都缺少完善的配套设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灌溉效果。对灌区水利建设而言,复杂的农田分布使得建设过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要投入完善的建设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成本。因此,在灌区农业设施还不完善,农户缺少基础设施进行灌溉的条件下,大多数地区仍在采用传统灌溉的方式来完成农田灌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耗损严重,同时产生的相关费用需要农户来承担,这就增加了农田灌溉成本,降低了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及重视度。一些地区虽然已经建设了基础的灌溉设施,但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缺乏管理意识,管理人员也没有对基础设施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在基础设施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导致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使用不当或护理不到位而致使设施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1.3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管理工作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然而,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许多数据的采集、观测、闸门操作等共诺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自动化、信息化的水平较低,进而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还增加了人工成本的投入,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灌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区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要完善区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采用奖惩责任制来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对损坏设备人员追究其责任并进行惩罚,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2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有效完成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其管理意识,使其能自主进行相关管理工作。同时,要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知识的理论学习,来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另外,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让农户能掌握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技巧,使农户能组织管理维护站,并对农田进行后期管理维护,以有效促进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为了使地方灌区的灌溉效率满足农户需要,并且提高灌溉作业的便利程度,就必须完善水利工程设施。所谓的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指设备的配备,还有日常规划和管理工作。在进行设施规划时,首先要了解不同农户的需求,根据实际灌溉情况来进行合理规划。其次要合理制订建设方案,不能急功近利,逐步完成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开展配套设施管理工作时,要注意鼓励农户充分了解设施管理内容,让农户自发、有责任地配合工程设施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工程设施管理宣传,如果发现损坏设施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以便给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4强化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工作并不是单纯的除淤疏通,还要做好观测、维修、防护等工作,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工程设施养护团队,雇佣专业的技术养护人员。首先,根据水渠、水工建筑等设施的使用现状进行养护计划的制定,可以分为年度计划和标段维护计划,确保维护工作能够全面、有序的开展。其次,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确保渠道行水安全、设备正常使用。在渠道行水的过程中,要做好巡查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和秩序规范,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要保障使用寿命。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用于小缺陷的修复,坚持专养、勤养的原则,从而及时发现工程设施中的质量隐患并进行排除。
         2.5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首先,要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排水、灌溉等日常运行作业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对灌区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也可以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管理,进而为决策工作提供更多依据。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管理人员不仅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管理能力,还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为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能够促进中国经济水平的上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但是中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十分严重。为了确保农业的顺利建设,同时加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洪涝、盐碱等灾害,要积极建设灌区水利工程,并通过完善区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等措施,要做好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使灌区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丁吉庚,欧阳明.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8(24):224.
         [2]王伯元.浅谈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9):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