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龙里中学,551200)
摘要:立德发展教育是最深远的教育,更是最光荣的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德育教育,如何在课堂让学生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尤为关键。由于德育文化在英语教育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通过德育文化的传播以及教师语言作为媒介,将中国传统德育文化与西方德育文化相结合,既能领略我国经典国粹,又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课堂,这不但提升了老师与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即是文化交际需要,而且是向世界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德育文化的需要。
关键词:立德发展教育;课堂实践教学;道德素养;德育文化;全面发展
“立德发展教育”在课堂的实践探究,是融入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中的宝贵经验。古训有之:“厚德载物。”既是我们所获得的一切只能靠厚德承载。《周易》里也曾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既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可见,德行是多么的重要。“德行”是做人之本,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德行都没有,那就别指望他还能拥有什么高贵的品格;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因此,如何在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这不仅提高了彼此的文化素质,更是加强了世界对中国传统德育文化的了解。
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课堂是最直接传播德行教育,帮助学生成长的场所。老师则是引导学生重视德行,健康发展的媒介。我对德性教育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人品”初识授之;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人品是生活的通行证,在冷峻善变的时代,人品是彼此心灵最后的依赖。“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喜欢一个人,始于共鸣,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可见人品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如今的教育课堂,教师需要做好自己的职责,首先从自身做起。只有以德立身,以德执教,才能以德服人。面对崇高的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好的人格。在教学互动中,通过《中国上下五千年》等历史性传统文化故事,教授学生认识到: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每个人的黄金招牌。人品,的确是最好的学历,白岩松曾说:“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罗斯福说过:“有学问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可见,人品何等重要。人品,是最硬的实力。人品,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二、“传统德育文化”深入学之;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中仍处于“失语”地位。随着《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百家讲坛》等一系列的综艺节目的推出,让我们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因此,使国学传统国学文化融入教学课堂,既是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学校课堂中,通过这些精彩节目的引入,让学生学习深远的传统文化,又能深化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师需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高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与学生的德行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德行包含着统一矛盾的世界观、学生观、管理观、学习观和人生观。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这些具体鲜活的人物模范带领学生走进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师爱”传之;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理想的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以及有仁爱之心,尤为关键。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护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学生做到爱心、耐心和细心。爱是立德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要给与他们改正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多些赞美和微笑,多些肯定和鼓励,让师爱传递到学生的每颗心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不仅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更需勤奋学习,规范自身行为。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中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在良好的道德品质驱动下,做到品德与学识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德行”与“教育”和谐发展;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的情操是教师之根本。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素养;衣着得体,语言举止文明规范,是尊敬学生的表现,更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反思,教学相长。“德育为先”,坚持和谐正确地育人,因为学生成长的基础即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行”和“教育”是两条平行线,缺一不可,教师与学生需在其不断地探究与成长。教师加强其德行,学生提高自身品德,在教育互动中,共同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立德发展”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模范历史事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识,品格,教育”的共同提高,实现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