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新村小学,571729)
摘要: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不能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觉得数学学习无趣和晦涩难懂,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脱离了生活去学习,学习乐趣就减少了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点缀生活元素,让数学学习更好的结合生活。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应用方法;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元素能让教学更加贴合实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把生活融入进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授课,学生的学习也会简化不少,还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愿意主动去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是小学生,有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会对数学或多或少有些排斥,主要还是在小学时基础没有打好,对数学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据调查和统计,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师生交流不够,教师在课堂中依旧是主要的发言人,从知识的介绍,到分析,到如何做题如何记忆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说,小学生一直在执行,在课堂中双方的交流不够,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学习效率会被大大拉低;第二个问题就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无论是简答的知识点还是稍微难一点的知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未提起太大的学习兴趣,这种意识和西瓜如果一直延续,那么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阻碍;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小学生的教学最忌讳一成不变,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按计划进行,很少改变教学方式,这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融入生活,没有点缀生活元素造成,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会对学生目前的学习造成不好的后果,还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但在课堂中应用生活元素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点是课前的情境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中学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无法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那么在一整节课中学生的听讲兴趣也不会很浓厚,因此在应用生活元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始前就导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元素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时,教师就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假设你家正在吃饭,盘子里还剩3块红烧肉,你和弟弟都想吃,那怎么分才是最合适的呢?”这种生活中比较常见和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在学生提起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所学的知识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和生活有联系的,接下来的教学就会更加顺利。
通过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能让数学课在刚开始时就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一开始就有好的态度去面对数学学习,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可顺利开展。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第二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生活元素的融入,很多时候学生某一个知识点还未了解,教师就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会为学生带来困扰,所以在讲课过程中结合生活举例,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过程更加容易,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教学问题,也能够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不会再数着秒上课。比如在学习《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我们经常在体育频道中见到的几比几来举例,课本中的杨利伟以及神舟五号的例子对学生来说不够熟悉,也太过遥远,在讲完这两个例子之后学生可能对于比还不是很清楚,也会有些疲劳,教师拿出篮球比赛中几比几来举例,或者是拿学生在体育课中投篮的分数来说几比几,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还能够鼓励学生在下次的体育课中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把知识带入生活。再比如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拿新闻中的数据和表格举例,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和数据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结合生活,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学生的所有知识学习几乎都在这一步进行,教师生活元素应用的好坏完全决定着学生接受程度的高低,只有做好这一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三)课后习题结合生活,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最后一点就是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一般教师都是按照课本中的习题给学生布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但是课后习题有的学生根本看不懂什么意思,只看到数字就上手做,对于题目的理解不透彻,也不会过于关注题目,这就会造成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也不懂得如何把学习应用到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把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让学生在读不懂题目时把相应的场景变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计算联合国国旗的长高比,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为计算五星红旗的长高比,尽享简单的转换,就能让学生的做题过程更有趣味,不会把作业当做自己的压力。课后习题结合生活,提高学生作业趣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教师的改变也能让学生学会这一方法,即使以后学生遇到自己理解不了,读不懂的题目,也能灵活转换成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经历进行理解,能为学生做良好的榜样,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后习题的练习中更加主动。
总之,在教学中,要运用生活化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非常的容易和轻松,掌握起来就变得非常简单,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使数学焕发出精彩,让数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耐心、细致的过程。老师要深刻领悟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巧妙运用生活化教学,让生活化教学妙用无穷。
参考文献
[1]徐文斌,赵晓峰.在生活中寻找精彩——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6(11):176-176.
[2]黄文塔,王一鸣.巧用生活魅力展现课堂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当代教研论丛,2017(03):163-163.
[3]刘好好,张静怡,白晓丹.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01):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