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灌注桩质量管理的关键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3/5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19期   作者:黄智钊
[导读] 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工程中砼灌注桩质量管理的关键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砼灌注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工程中砼灌注桩质量管理的关键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管理、承载力、防治
        引言: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建筑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当中,桩的种类、形式、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以及设计方法都得到很大的进步,这也使得很多建筑工程都广泛采用砼灌注桩这种基础形式。桩基施工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桩基施工质量,避免桩基施工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1、灌注桩质量管理的关键
        桩质量管理的关键主要有:地基承载力的鉴定、桩施工的质量管理、沉渣量的检查。
1.1桩质量管理关键──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管理理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
        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底岩石的连续深度、岩石的抗压强度。
1.2桩质量管理关键──桩施工的质量管理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质量管理不足,桩的总体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所以桩质量管理是另一关键。
        桩身质量管理主要在于混凝土的质量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最主要是钢筋笼下放后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固定,避免在砼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造成桩质量存在问题;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管理主要在于管理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否则,起不到质量管理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如何,将没有把握,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
        桩的质量不仅与砼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1)桩的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桩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粘土层或膨润土,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防止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2)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a、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b、控制导管埋深,开始灌注砼时,管底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mm~500mm,并使导管一次埋入砼以下0.8m以上,在以后的浇注中,导管埋深宜为2~6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3)选择市场上信用度较高的砼厂家,以确保砼从出厂到浇注能得到保证。
1.3桩质量管理关键──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因此砼灌注桩另一个管理的关键还在于沉渣量的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而砼灌注桩检验不合格,有可能是桩底沉渣量过大,或砼有缺陷,或没有钻到持力层,或兼而有之。
2、砼灌注桩基础的缺陷及防治措施
        1)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2)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粘土层或膨润土。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
(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2)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4)钢筋笼上浮
        原因:
        (1)孔底沉淤偏大,泥浆密度和含砂量偏大,混凝土灌注至笼底时猛烈冲击上升,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2)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
        (1)混凝土灌注至笼底时放慢灌注速度,导管居笼中心,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
        (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5)断桩
        原因:
        (1)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也是造成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砼面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
        (2)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3)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
        (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桩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其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想要保证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性,建筑企业就应对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把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小,这样不但能确保建筑工期预质量,还能给建筑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凤.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
        [2]李 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公路交通技术,2006(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