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变,以急性阑尾炎多见,是诊疗中最为常见的急腹症类型,阑尾炎的发生与病原菌侵袭、阑尾腔阻塞等多种因素相关,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尤以青年人群多见,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人群,患者主要以发热、腹部疼痛、局部压痛等为常见症状,腹痛可向右下腹转移,阑尾炎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多需要在明确诊断后开展手术治疗,而诊断及治疗的及时性及有效性是缓解病患痛苦、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及常见治疗方式进行介绍分析。
1 阑尾炎是怎么回事?
阑尾炎的高发与阑尾特殊的生理结构相关,阑尾是一个位于盲肠及回肠之间的弯曲盲管,长度一般在8cm前后,因该盲管较为弯曲且管腔较为狭窄,易发生堵塞,加之病原菌的侵袭,易出现炎性病变的发生,阑尾炎患者以剧烈的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难以耐受,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伴随机体免疫水平的降低,与此同时,阑尾炎发生导致的剧烈疼痛,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加剧疼痛症状。
目前阑尾炎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类型。
2 阑尾炎是怎么诊断的?
阑尾炎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较为典型,以剧烈的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这也是临床初步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少部分患者发病初期无剧烈腹痛症状,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因而还需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及鉴别。
尿常规是阑尾炎诊断中的常用项目,通过尿液性质、酸碱度、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的测定进行诊断,阑尾炎患者多合并较为显著的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情况,一般将其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同时C-反应蛋白检验多与尿常规检测联合应用,即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留置上清液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CRP检验,其中水平在10mg/L及以上时为阳性,有部分临床研究发现,两种检测方式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缩短确诊时间,同时在对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分型中的准确率也显著提升。
超声检查在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较多,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可复性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开展超声检查前,患者须保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取仰卧位接受检查,于腹部涂抹耦合剂后,用低频探头进行局部的探查,主要就腹腔、盆腔的脏器进行全面的探查,后以右下腹麦氏点为中心,采用高频超声探头进行扫描,同时还需对患者压痛明显区域进行横切、纵切、斜切等的检查。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的主要特点及诊断标准为,患者回盲区域可见呈腊肠状的管道,无蠕动情况,但有忙端,阑尾直径增粗,大于3mm。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超声图像特点也不同,如单纯性急性阑尾炎,阑尾部增粗较为明显,盲端可见管状低回声。近年来伴随影像学的发展,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低剂量CT扫描较为安全,显像较之超声检查更为清晰,阑尾直径≥6mm、毗邻脂肪密度升高、腔壁增厚、阑尾毗邻液体或气体征象等是阑尾炎CT图像较为显著的特点。
3 阑尾炎的治疗有哪些?
目前临床诊疗中针对阑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类。
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目前较为常用的保守治疗方式为给予敏感且足量的抗生素给药,同时辅以补液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患者治疗时间较短,且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医学在阑尾炎治疗方面的历史悠久,中医内外治法在本病治疗中均具有突出价值,如中药内服,常用方剂有大黄牡丹汤,而中医针灸,对阑尾穴、足三里、上巨虚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腹痛症状,辅以合谷、大椎等针刺可改善发热症状,同时中药局部外敷,如采用黄柏、大黄、黄连、芒硝等中药按比例配置后,研制成粉末状,并用姜汁或蜂蜜调制成糊状,与阑尾包块区域进行局部外敷,具有较好的消炎镇痛的功效。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但适用范围有限,大部分阑尾炎患者仍需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即通过腹腔镜或开放式手术进行阑尾切除术,能够直接解除病灶,从而进行根治,近年来伴随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术式具有术中切口小、术野清晰、对腹腔脏器的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症状较轻等优势,同时患者术后的恢复期较短,切口较为美观,更易为患者接受。
近年来伴随微创医学的发展,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阑尾炎治疗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该术式不会造成腹部的瘢痕,经由阴道或胃部路径开展手术,该术式对施术者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尚未有该方面的研究报道。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是一种保留阑尾生理功能的微创手术,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或早期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经由内镜下阑尾置管,能够迅速降低阑尾腔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症状,手术操作较为快捷,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少,但该术式在临床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未普及,还有待更多的研究病例以证实该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