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许雪莲

发表时间:2020/3/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   作者:许雪莲
[导读] 目的:探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效果对比。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PANSS总分为(51.2±10.1)分;对照组PANSS总分为(49.8±12.1)分; P>0.05。观察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治愈8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1%;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 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效果,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升高趋势。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用药[1],在选择用药上应尽量选择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药物,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他精神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5~68岁,平均(50.1±3.6)岁;病程1~35个月,平均(11.8±2.6)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4~66岁,平均(50.7±3.5)岁;病程1~33个月,平均(11.1±2.5)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周停用其他精神疾病药物,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日1mg,每间隔3d增加1~2mg剂量,并观察患者增加剂量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增加到4~6mg为止,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6mg;治疗时间为2个月。观察组给予患者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日5mg,每间隔3d增加剂量5mg,到每日20~30mg为止,并维持该剂量。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如患者睡眠障碍可适当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其中包括阳性症状分数、阴性症状分数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数,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疗效判定分为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好转和无效。

治愈:患者治疗后PANSS减分率相比治疗前减少75%以上;显著进步:患者治疗后PANSS减分率相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进步:患者治疗后PANSS减分率相比治疗前减少25%进步;患者治疗后PANSS减分率相比治疗前减少25%以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ANSS总分为(85.7±10.6)分;对照组PANSS总分为(86.2±11.3)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PANSS总分为(51.2±10.1)分;对照组PANSS总分为(49.8±12.1)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治愈8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1%;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失眠1例、头痛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对照组失眠3例,头痛3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科常见疾病,该病病程长,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该病涉及到患者情感、精神异常、行为异常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据多项研究显示,该病的阳性症状和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而阴性症状多和5-羟色胺受体相关。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药物,利培酮为单按拮抗剂,该药物具有选择性,能够对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2],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长期应用该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阿立哌唑能够使突触前D2受体和5-羟色胺1A型受体有激动作用,同时能够拮抗5-羟色胺2A型受体,通过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来调节激动和拮抗作用[3],来有效缓解患者阳性、阴性症状,达到治疗效果。本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ANSS总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疗效均显著,但组间比较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差异显著, P<0.05。表明了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春梅.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血清催乳素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3457-3458.
[2]李馨,黄欢,易籽琴.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7):62-63.
[3]张坤,刘杰.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5):62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