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崔春梅

发表时间:2020/3/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   作者:崔春梅
[导读] 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陪护家长多,目前多是独生子女,陪护家长的情绪多不稳定心态偏激,激惹性高,加之小儿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这些均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关键词】 儿科、医院、护士、心理学
        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陪护家长多,目前多是独生子女,陪护家长的情绪多不稳定心态偏激,激惹性高,加之小儿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这些均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高2倍,甚至更高,因此护士不选择或根本不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被动,压力更大。现就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 原因分析[1]
        1.1 对患儿溺爱过度维权 为了尽可能减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要求护士各种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事维权活动,无形中造成护士高度紧张,长期持续使护士心身疲惫,甚至导致心身疾病。
        1.2 恶性疾病 小儿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急、危、重的患儿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家长仍要求继续抢救,甚至无理取闹。患儿的死亡家长的不理解,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消耗大量的精力、体力,主观疲劳明显上升。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言行举止失常,加重心理负担。
        1.3 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 大多数患儿不能自述病情,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患儿不合作,造成护理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且患儿哭闹,家长易产生不满,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
1.4 环境差待遇低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儿科护士专业性强,人员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无从替代,而自身发泄的机会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补偿。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 应对措施[2]
        (1)注重培养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与技术操作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上树立自信心,取得患儿陪护的信任,拥有价值感和尊重感。
        (2)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情感发泄,促进心理健康[3]。
        (3)保持愉悦的心情,合理的宣泄不满情绪,升华积极情感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促进健康。
        (4)注意休息,充分利用休息日,合理安排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利心身状态的调整,促进健康的恢复。
        (5)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许多护士不安心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一旦生病,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前呼后拥,就怕孩子遭罪。一针没扎到血管,张口就骂,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把人气的难受、憋闷,还不能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衡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他们,理解特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过激行为的发生。(6)精通业务,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发现病情变化。儿科是“哑吧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一切的病情有待于护士在工作中的过程中发现。所以护士要勤于善于观察,及时的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出精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患儿能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 谢晓艳.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
杂志,2011,6(18):3674.
[2] 牛晓华,任学荣,朱秀琴.缓冲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5(14):2719.
[3] 崔艳.儿科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1-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