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7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8月间,并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日常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各38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得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风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早期康复;中风;运动功能
中风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在西医学上称为“脑卒中”,而在中医学上称为“中风”,而该疾病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且会在治疗期间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例如:运动障碍、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自理功能下降[1],严重损伤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同时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为此,除了提高治疗的效果,该需要改善患者的后遗症,以保证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中风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38),一组为实验组(n=38)。对照组:女性患者18名,男性患者20名,年龄最小为55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65.42±1.21)岁,其中24名右侧偏瘫,14名为左侧偏瘫;实验组:女性患者16名,男性患者22名,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64.21±2.10)岁,其中23名右侧偏瘫,15名为左侧偏瘫,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后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日常护理:定期更换体位,做好患者的皮肤清理工作,并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且所有的护理过程均在入院后的48h进行。
实验组:在对照组实施的相关内容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体位护理:叮嘱患者保证长期的卧床休息,并且定期的更换体位,避免患者长期卧床而出现压疮的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体位护理的要点,尤其是男性患者,要在卧床休养的时期内,抬高阴囊,以免出现附睾炎症(2)坐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逐渐的从床上坐位转移到床边坐位,再到最后的轮椅坐位,使患者的肢体功能不断的改善,最终缓慢训练站立的情况(3)站立训练: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需要叮嘱患者先从靠墙站立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使患者缓慢行走以及自主站立,如果感到不适,需要立即停止训练[2](4)行走训练:当患者可以自主站立时,且患肢能够承受1/2体重的重量时,指导患者行行走训练,开始先扶墙或者是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搀扶下进行,后期慢慢的转变成自主行走(5)按摩护理:在运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给予患者肢体按摩,促进血液的流通。所有的护理流程均在入院后的48h内开始进行护理。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得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运动功能评分采取FMA量表进行判定,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发放,内容包括: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见下表一。
3讨论
中风是一种因血液训练不畅导致的循环障碍性疾病,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使得患者的自我能力不断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上患者没有良好的疾病认知和护理认知,使得配合度不高[3],加上心理情绪异常,会使得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同时有临床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护理效果也不同,所以本文以48h内的早期康复护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效果,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满足了患者的临床需求外,早期的康复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中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康复效果,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慧.胸部CT平扫+薄层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定性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2):88-89.
[2]贺煜.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早期MSCT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5):36-39.
[3]满庆伟.MSC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