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初步效果

发表时间:2020/3/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   作者:冯凡
[导读] 分析急诊急救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初步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急救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初步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方式,另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本组患者优化急诊急救方式,每组各42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急救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诊急救;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是脑梗塞疾病发展到最终的临床表现,也是临床疾病,且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发病的部位有关,如果是运动区域发生病变,则可能出现运动方面的临床表现,例如:偏瘫等,如果是发生在感觉部位[1],则可以会出现感官上面的临床表现,例如:失语等。由于该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被临床广泛关注,而对于急性期发作的脑梗死患者来讲,急诊急救的质量则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道保障,为此,本文以有效的急诊急救流程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急救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给予本组患者常规急诊急救方式,另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本组患者优化急诊急救方式,每组各42例。参照组:男性患者22名,女性患者20名,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为(70.19±3.13)岁,平均救治时间为(3.12±0.56)h;实验组:男性患者23名,女性患者19名,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为(71.47±2.31)岁,平均救治时间为(3.11±0.49)h。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急诊急救方式:对患者进行降压、降脂、降糖等药物的治疗,并选取银杏叶提取物20ml加入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还可以选取阿司匹林100-300mg进行治疗[2]。
         实验组:优化急诊急救方式:在以上的方式基础上,再选取依达拉奉30mg与氯化钠250ml溶液相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能力得分采取Barthel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NIHSS评分采取脑卒中量表进行评估,满分42分,分值越低越好。
         生活质量评分采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从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状态、生理状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共计100分满分,分值越高越好。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下表一。
表一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 (x(一)±s)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下表二。
表二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x(一)±s)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下表三。
表三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x(一)±s)
 
0.0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急、发展快,所以在急诊急救的流程中,需要做到最大化的治疗,保证治疗流程的高效以及高速,并且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而在常规的治疗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来哦小,但是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不明显,会造成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而依达拉奉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3],所以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的流程中,应用该药物可以使患者短时间内摆脱风险,并且在治疗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延缓疾病对脑部细胞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流程中,在常规流程中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初步急救的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艳艳.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作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14):116-117.
[2]谢彩贤,邓雪贞, 梁玉芬.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
[3]郝雁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