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平
(云南省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病耻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依据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添加心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病耻感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病耻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行为干预;病耻感;临床效果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shame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shame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Methods: 60 schizophrenic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mputer random selec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the fin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the SCL-90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symptomatic sham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the care of schizophrenic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help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reduce the sense of shame.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tigma; clinical effect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若患者病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暴力以及自杀行为,因此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家庭和社会。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医学知识的正确认知,从而导致患者和家属存在病耻感,因此不仅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更好的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并将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5±2.5)岁;对照组患者中19例男和11例女,平均年龄(37.0±2.6)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心理行为干预,(1)首先组建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精神科高年资护士及护士长组成,所有小组成员均通过培训后上岗,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要点全面掌握;并在护理前对患者的精神分裂症轻重程度及护理中常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2)心理减压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充分信任护理人员,通过交流引导的方式让患者能够将心中存在的压力及问题阐述出来,通过患者阐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语言疏导及鼓励安慰,从而改善患者心理压力。(3)认知纠正干预: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共同给予更多的鼓励安慰与理解,帮助患者走出消极状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4)生活行为干预: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学习生活技能及社交技巧,丰富患者的生活;并将心态改善良好的病友介绍给患者认识,通过病友交流改善患者的消极状态,使其能够重拾生活信心[1]。
1.3观察标准
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思维、情感、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值均为90分,得分越高则指标改善越好。两组患者及家属病耻感评分方法为LinK选择贬低-歧视量表,总分值10分,总分值越高病耻感越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描述=(士s)、t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对比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CL-90、病耻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更佳,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高发精神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以及对社会影响大等特征,其发病因素多与心理承受能力、遗传、社会环境及生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关联,若病情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并且会对家庭造成一定影响,增加家属的耻辱感。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通过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期间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常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为此,此次研究中将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当中。心理行为护理主要是通过组建护理小组,小组人员通过培训后,确保了护理质量的科学合理性;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减压干预,使患者将心中存在的压力问题充分阐述,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最终使患者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通过认知纠正干预,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纠正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错误认知,从而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通过生活行为干预,丰富患者的生活;并改善了患者的消极状态,使其能够拥有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生活[3]。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对提高精神分裂症病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及改善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玥.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5.
[2]谭金华.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8):1536-1538.
[3]艾萍,尹聪,彭冬红.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228-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