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无缝衔接绿色通道 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20/3/5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作者:孙海林
[导读] 研究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方面的应用。
 
孙海林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北京100076)
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方面的应用。方法: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采取常规方法,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随机从不同时间各选择50例患者进行研究,回顾分析其院前急救时间以及射血分数(LVEF)。结果: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开通后较常规院前急救可明显缩短患者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检查时间、停留时间以及转运时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通过心脏彩超检查LVEF,观察患者心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时间,快速将患者送往上级医院实施介入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时间;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即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增加,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增加,表现为典型的胸骨后疼痛[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者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然而基层医院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开展急诊PCI,这就要求基层医院需要尽可能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转运时间,为患者的尽早抢救赢得时间,保证患者尽早得到急诊PCI治疗。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采取常规方法,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随机从不同时间各选择50例患者进行研究,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患者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5.83±4.17)岁。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患者为观察组: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5.80±4.15)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院前急救、诊断、转运以及预后资料,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差异较小,满足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我院急诊日常管理制度以及要求进行管理,依据常规就诊流程完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1)成立无衔接绿色通道管理团队,每个团队包括2名医生与1名护理人员,工作之余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及急救模拟训练,帮助整个绿色管理团队成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2)规定院前急救流程与岗位职责。无衔接绿色通道管理团队中A医生工作内容包括:询问病史(1.5min)、查体(1.5min)、心电图检查(1.5min)、打电话(0.5min)、开医嘱(2min)、完善病历(2min),完善病历同时及时缴费;护理人员:遵医嘱用药(0.5min)、抽血(1.5min)、开通静脉(1.5min)、测血压、吸氧、监护以及准备除颤仪(共2min);B医生快速解释病情并征得家属同意(2min)、呼叫120(0.5min)、开通绿色通道(0.5min)、镇静安抚(1.0min)、与120交接(2min);要求医院在呼叫120后2min内到达现场准备转运;(3)不同绿色通道管理团队相对固定,落实首诊负责制,同时安排备用团队,便于弹性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辅助急救。
1.3观察指标
(1)院前急救时间,包括挂号到心电图检查时间(T1时间)、接诊到转走时间(T2)、患者转运时间(T3);(2)患者治疗后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的EF值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软件SPSS19.0,表示为±s,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应的院前T1时间、T2时间、T3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快,大量临床文献报道指出,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的最有效方法[2]。由于较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首先会选择较近的基础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受到人员、设备、技术等限制,如何节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层医院停留时间以及缩短患者院前PIC急救时间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键[3]。
常规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抢救过程中,存在手续繁琐、耗时多、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延误,还可能引起医患纠纷。本研究观察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方面采取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前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并不断帮助团队成员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对管理团队成员以及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做出相关规定,明确不同成员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相关诊治、护理、记录等所需时间,严格控制心电图检查、抽血以及用药等时间,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最后通过弹性团队协作模式,最大程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不断缩短患者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停留时间。
结合研究结果数据分析,通过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挂号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转走以及患者转运时间方面均明显缩短;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抢救后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供血,维持较好的心脏功能。综合分析表明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能够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同杨洪彬等研究存在高度一致性[4]。
综上所述,开通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时间,快速将患者送往上级医院实施介入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任蕾颖.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1(02):148-149.
[2]林晓燕,李建英,张晓春,等.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3):558-561.
[3]张理霞.手术室实施无缝隙护理办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6):107-110.
[4]杨洪彬,杨越,刘婷婷,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02):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