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兵
(滨海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盐城2245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情况采取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在200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选取2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计算皮瓣成功率、游离组织瓣类型。结果:股前外侧肌皮瓣满意度为90.00%(18/20),腓骨肌皮瓣满意度为95.00%(19/20),前壁皮瓣满意度为90.00%(18/20)。术后患者愈合效果较优,均可经口进食,其口腔外形、功能等基本恢复,无骨坏死、骨不连、不对称、咬合偏斜、排异、钛板断裂、组织瓣坏死等情况。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采取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可使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外形得到明显恢复,皮瓣成活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
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颌面部存在缺损情况,对患者的外观和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1]。现今医学外科显微技术发展迅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情况效果较优,满足患者对口腔功能和面部外形的要求。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其极易出现游离组织瓣坏死或者危象情况[2]。
1.基线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0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选取2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5例,年龄选自15岁至7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2.31±1.45)岁。20例患者的肿瘤类型包含:肉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鳞癌、腺样囊性癌、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肌上皮瘤、软骨母细胞瘤、恶性造釉细胞瘤、良性肿瘤等。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医护人员行手术根治肿瘤,由医护人员制备、移植、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瓣。切开皮瓣后缘皮肤和深筋膜,将皮瓣前缘切开,在皮瓣上下两端沿设计线将切口延长,在皮瓣近端与骨面紧贴,取适当的腓骨长度,使用直角钳将线锯带过,并进行牵拉,至腓骨外,将肺动脉和静脉充分暴露,对血管束周围1~1.5cm宽的肌袖予以曝光,并将动静脉进行结扎和切断,使上端血管蒂长度处于4.5cm。当待受区血管准备良好后,进行移植、断蒂,将腓骨塑形予以切断,使用钛板进行固定,对血液循环和供给情况进行检查,将引流管放置其中,对其进行分层缝合,使用扩血管和抗凝药物治疗,术后对患者的下肢、头部进行制动。
术后干预:术后观察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并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密切观察,让患者取仰卧位,使头部正中或偏向患侧制动,术后行抗感染治疗,并服用抗凝药物。对患者组织瓣处皮肤、颜色、质地、血管吻合口通畅、皮纹、体温、受区引流、肿胀程度、负压引流、针刺出血等情况予以密切观察。如发现质地变化、皮瓣染色、皮纹异常情况,需采取对症治疗。
1.3判定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使用卡方和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且分别使用(%)率和均数表示,并对以上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皮瓣成功率、游离组织瓣类型
股前外侧肌皮瓣满意度为90.00%(18/20),腓骨肌皮瓣满意度为95.00%(19/20),前壁皮瓣满意度为90.00%(18/20)。术后患者愈合效果较优,均可经口进食,其口腔外形、功能等基本恢复,无骨坏死、骨不连、不对称、咬合偏斜、排异、钛板断裂、组织瓣坏死等情况。
3.讨论
组织瓣修复的优点:皮瓣血管口径变大,外科吻合术中血管为小型,具有较高的吻合成功率,术后易成活,不易出现皮下血栓情况。血管蒂长度为10~15cm,未因血管蒂短小实施静脉移植。腓骨与头颈部呈远离状态,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将组织瓣进行制备,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并采取“双组手术”[3]。供区并发症减少,不处于严重状态。手术需先行钛板进行定位,防止出现错位,使手术失败,并对腓骨外踝、腓骨头、腓骨体的位置予以标出,并截取腓骨,使患者咬颌情况恢复正常,使颌间距离、颌面部外形等逐渐恢复正常。将钛板取下,将病变颌骨切除,将已塑形的钛板对残余骨断端进行固定,移植腓骨,使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情况予以满足[4]。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实施三种组织瓣修复,舌癌患者缺损面积为舌体一般以上,将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需使用游离前壁皮瓣修复颊癌、口咽癌等缺损面积,上下颌骨缺损患者需对腓骨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
手术患者其具有丰富的组织瓣临床移植经验,其血管吻合技术过硬,使组织瓣不发生损伤情况,行显微外科技术正规培训,在B超下对吻合情况进行直视。术中对间隔情况进行准确分离,使血管蒂受下颌骨下缘压迫,影响血供情况,进而出现移植失败[5]。术中需采取有效止血,并在受区、原发病灶任何一个细微的出血点,均可造成移植皮瓣失败情况。将血管蒂进行合理摆放,防止在温和后,血管蒂张力扭转或者较大,出现血栓情况,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术后需对移植皮瓣部位进行严密监测,一经出现血管危象情况,需及时探查,防止错过抢救时间。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采取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可使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外形得到明显恢复,皮瓣成活率较高,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刘正武,黄海潞,何悦等.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7,39(7):1021-1024.
[2]刘正武,王洁.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8):1227-1229.
[3]曾学广.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42-43.
[4]周涛,钱永,刘韦淞等.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19,14(11):1723-1726.
[5]魏莉,蔡娟,李丽等.头部制动枕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