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反思

发表时间:2020/3/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作者:朱瑞
[导读]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填鸭式和灌堂式的教学模式,力争寻求更有效教学方式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填鸭式和灌堂式的教学模式,力争寻求更有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这种背景下大学语文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高校忽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不热衷对语文教学改革。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阐述了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实践提供了一些策略,以期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字:大学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成功引起了社会热门讨论的话题。一直以来,语文学科大学课程中的地位都很尴尬,它既没有取得母语该有的地位也没有像英语那般有各种各样的升级考试。直到近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呼声传来,反思和研究大学语文教学的热情才被点燃开来,如何让高校的语文课程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的困境。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和主干课程,必须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让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时代的进步作出自己的思考和贡献。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课程地位没有确立
        语文课程应该是大学所设课程的核心课程,但高校并没有把语文课程的地位确立起来,虽然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从小学便开始接触,但恰恰是这样的高度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忽视,认为语文学习从小就会,不需要重视它的地位,反正一直都在学习也就那样。这种情况导致大学语文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相关教育部门对此课程也没有明确地位,正因为是存在于脑海根深蒂固,才更当成了习惯难以改变。从而大学语文课程随意性太强,要么将课时缩短到最低限度,要么是干脆不开,这是语文课程改革步履维艰的困境之一。“名不立,则地位不稳”,这是都知道却沉默不语的事实。
        (二)课程性质模糊
        正是大学语文的地位没有确立,从而导致语文课程性质不明确。高校语文学习中,不稳定性,随意性太大,没有“法”对此作出规定是院校领导、老师可以开设也可以不开设。当学生需要阅读时,它作为公修课给学生补充基础知识;当素质教育提出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齐头并进,又成了知识学科的大学语文,给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究竟是基础课、素养课还是人文知识课性质并不清晰。从大学语文的性质定位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使得学校产生共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比较认可的说法就是大学语文应该要区别于中学语文,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创新教育理念,更新内容和观点,改革传统语文思想中不利于时代发展的部分,把边缘化的大学语文性质定位在人文上。
        (三)师资队伍欠缺
        学校语文教学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想从事中文专业课程教学,很少想对大学语文教学感兴趣,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被看成是“万金油”,没有该专业应该具备的素养深度。即使有少数水平较高的老师也是挤向专业课程教学,不安心于课本知识的研究,这使大学语文的学习研究停滞不前。新来的语文教师没有太多的课堂经验,无法驾驭高难问题的分析,对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理解不到位,无法把大学语文课程里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给对大家,学生无法对语文产生兴趣,导致对大学语文学科的错误认知,这种情况是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需要造成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失误。
        (四)大学语文课程缺乏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大众化的当今社会,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中国社会文化出现了重大转型。

西方文化的传播加剧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冲击,挤占了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存在空间,使广大学生对知识结构重新调整,提高自己对语文理解的认识。客观影响主观,这种影响表现在课程上就是学习语文的思维要创新,思路要发生转变,纯文学预警已经不适合语言表达的需要,创新出新的学习语文的思维,而当前大学语文欠缺的就是对于问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创新。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改进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写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1]因此,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其实际价值已经远远高于传统课程价值的。做好大学语文教学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调整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明确语文在大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此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翻译人员来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另外,各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定期的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二)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多媒体教学
        课前,教师应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定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来看,学生课前复习或专项训练有利于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大学语文的诗歌、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可以在翻转课堂上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作为补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一定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使用多媒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教学。
        比如,微视频已经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来源,具有直观性、获取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应注意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探究性问题、课外拓展等,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摆脱传统语文思维的干扰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就在中文环境下长大,中文思维和表达已成为我们的下意识的习惯,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来对培养学生摆脱传统语文惯性思维。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习惯口语进行表达,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减少口语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干扰,尽量使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在语文中的创造性思维,把语文课程摆在大学学习的首要位置,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增添动力。建立开放式语文学习课堂,多让学生表达看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减少语文教师的主导型课堂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学现状也很令人尴尬,但只要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实现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改变语文学科的尴尬地位。大学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这么简单,要把人文素养深入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去,对其他学科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文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一种有品位的生活观,深化对世界的感悟。我相信,大学语文终会焕发生机,重新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将自己的魅力逐渐展现在大学学子面前。
参考文献:
[1]张乙敏. 大学语文教学开放路径探讨[J]. 时代教育, 2017(9):246-246.
[2]孙旭东. 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影响与创新的探讨[J]. 现代交际, 2018, No.475(05):9-10.
[3]刘淑娟. 信息化环境中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 0.
[4]裴婷婷. 山笑珂. 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影响与创新[J]. 语文建设, 2016(10z):5-6.
[5]曹丙燕, CAOBingyan. 基于大学语文教育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课程反思[J]. 现代教育科学, 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